一、装上跨江融合强引擎,跑出医疗提质加速度
畅通名院合作新通道。人民医院2月挂牌“上海华山医院南通合作医院”,4月成立“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通过专家定期来海坐诊,从“患者跑”变为“专家跑”,方便了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中医院与上海龙华医院签订共建,持续发力,加速打造中西医诊疗服务南通新高地。全区同沪苏三甲医院对接签约达18家,在深层次对接沪苏方面走在南通前列。常态化开展诊疗帮扶和科研互动,今年以来专家来海累计650人次,服务受众1.3万人,两地远程会诊25次、教学查房130多人次、手术示教70多例、专题讲座30余次,派遣技术骨干赴外进修16人。
发展专科联盟新特色。4月成功举办“健康海门高峰论坛”,邀请百名学者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浓厚学术氛围,传递合作信号。力促全区医疗机构与沪苏名院名科组建25个专科联盟,共建发展,加速打造“一院一特色”专科品牌,不断加快前沿医疗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手术、新项目在海门落地开花,5月10日成功开展南通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
寻求重点专科新突破。借助长三角医卫联盟合作载体,不断实现学科发展和专科进步,人民医院积极准备4个省重点专科申报,2月中医院心病科、脾胃科创成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目前累计省重点专科2个,市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专科19个,省基层特色科室9个、市基层特色科室17个,特色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耕好医改创新试验田,提升资源整合含金量
抓实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力发展龙头医院,3月人民医院创成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6月被确定为省试点医院重点联系单位,并在省医改办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做优做全骨干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全覆盖创成省级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做实做细基层医疗,17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4家中心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深化医共体试点改革。5月人民医院副院长正式出任三星分院执行院长驻点管理,迈出紧密型医共体三星试点改革坚实一步。所有权、人员、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模式全托管运转,加快医共体内部资源统筹共享,根据本地实际,按需优化科室设置,强化妇产科、儿科等五大中心建设,调整设施设备配置。今年医共体内部已累计技术帮扶2350人次,双向转诊145人次,持续取得医改发展新成果,综合医改经验被《江苏医改动态》介绍推广。
加速推进中医院建设。联合多部门成立专班快速推进医院建设,目前室外装修基本完成,已启动医疗设备、办公家具采购,重点变更和增建项目正在加紧落实推进中。倒排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力争明年3月竣工验收,7月搬迁运营。中医院去年省考成绩达到“A+”,全省43家二级中医院中排名第二,3月顺利通过省三级中医院评审调研。
三、吹响党建引领集结令,塑造健康民生好口碑
坚持党建引领新突破。充分发挥行业党委引领作用,持续做强党建品牌,纵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进企业、走公园、入村镇大型义诊活动50余次,医院志愿者服务超2千人次,联合组织部开展暖心健康行动,为200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三个一”服务。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改进行风作风,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落实民生实事新福祉。持续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服务满意度提升2个百分点。成立249支家庭医生签约队伍,突出体卫融合、慢病防控等多样性、个性化服务,成功创建5家省星级工作室,创新开展省级“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试点”项目,家庭医生工作经验多次在“学习强国”、扬子晚报等媒体推广介绍。截至目前,民生实事进展如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2.11万人,任务完成率74.65%;妇女两癌筛查2.37万人,完成率78.88%;儿童水痘疫苗免费接种1.98万剂次,完成率69.75%;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1.17万人,完成率74.09%;癌症、卒中高风险人群筛查3800例,有效实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做实“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一老方面,积极构建医养结合新布局。5月接受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创建评审获得好评,6月启动“老年便捷就医专项行动”,医院累计开设老龄优先窗口46个,志愿者团队服务超1200小时,提供无陪护高龄老人伴医服务432人次。积极争创省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目前累计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1个,省级友好社区2个。1月人民医院老院新开,门诊部医疗服务9千人次,开展卒中、妇女两癌筛查7千人次,努力提升老年友好服务水平。恒升护理院设置150张养老床位,目前护理院总床位数621张,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近40%。一小方面,重点发展生育友好新路径。深入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支持鼓励托育机构建设,今年共计争取省、市托育机构纾困补助资金80万元。积极沟通推动将“乡镇托育机构覆盖率”纳入发改委牵头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指数”考核管理,推进托育服务区镇全覆盖建设。加快社区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增加开发区、港新区两块新地块中共7200平方米的托育用地计划,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四、打造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安全发展硬实力
吸收多元民营新补充。宽松医疗机构许可政策,优化备案制流程,提供“上门办”“套餐办”服务,缩短民营医疗许可流程,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利康诊所填补城区24小时成人接种服务空白,玉蕙口腔名医工作站提供高端口腔医疗新选择,瑞慈体检龙信中心打通家门口体检服务“最后一米”,5月开张已累计接待7000人次。
推行柔性执法新监管。全面推行“无事不扰”与严格监管有机结合,创新“信用+综合监管”,坚持服务性监督和柔性执法理念,构建职业病防治“一张清单、两个制度、三项机制”,全面助力职业卫生健康发展。主动上门“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强化事前培训指导、事中督促整改、事后免罚轻罚,今年累计免罚轻罚案件27件。
强化企业服务新保障。为企业基础建设和重大生产活动提供全程绿色保障,做好医疗救治“关口前移”,特色服务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今年累计组织进企业义诊活动16次,服务工人6000余人,上门提供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导40余次、职业健康宣教60余次,普及急救知识培训1600余人,不断助推企业稳步发展。
高质量考核指标推进情况:
我委牵头负责的高质量考核指标共有三个:①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上半年为56.1%,排名南通第三,下半年将通过清理完善人力资源系统数据、加大基层人才招录力度、严格按照私营医院设置标准补足人员三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考核排名不断提升。②全面提升我区“人均期望寿命”,推动从治病向健康的核心转变,多措并举深化“健康海门”建设,预测数值超越2022年,力争排名前三。③“卫生工资总额增速”目前排名南通第二,下半年将通过落实专人负责、规范统计上报、层层传递压力三项举措,竭尽所能提高指标,全力完成“保二争一”年度目标。
存在问题和困难:
尽管上半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端医疗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学科建设滞后,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卫生人才队伍“招人难、留人难”,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高地尚未形成;三是改革运行机制尚有不足,医共体资源下沉不彻底,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不够充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