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文广旅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 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08-10 14:4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广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紧扣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更新使命推进张謇文化建设、更严标准推进文旅民生建设、更宽视野推进艺术精品建设、更大格局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更高站位推进文旅融合建设、更强担当推进综合治理建设,大魄力谱写江海文化名市新篇章,为勇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领跑者彰显文旅力量。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广旅局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争先创优、真抓实干,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阶段性目标。主要呈现六大特色。

(一)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局机关党总支被区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1.突出先字抓谋划。建立一把手抓动员部署、学习指导,党组成员按职责分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2.突出实字抓引领。党组中心组组织开展专题“四史”理论学习11次,主要领导上党课3次。各支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回首百年颂党恩 不忘初心跟党走”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文旅讲坛4期;举办党员干部学党史心得交流活动,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海图大讲堂6期。

3.突出活字抓特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精彩江海·党旗飘扬”公共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举办“党的光辉耀江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山歌颂党恩 非遗传经典”专场演出等专题性、群众性文艺活动超300场。新创大型海门山歌剧《圩角河的守望》和海门山歌小戏《抗疫一家亲》等作品献礼建党百年。

4.突出严字抓落实。严格按照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抓落实,逐项细化分解强效果,足额序时完成各项工作。印发文广旅党史学习教育简报4期,入选区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信息16篇,入选省市媒体4篇。强化考核督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二)成功承办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晚会,成为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演艺经典。

实现了“五个一”:

1.这是一次主题性十分突出的广场演出;

2.这是一次鲜明生动的流动党史课;

3.这是一次重大文化惠民活动;

4.这是一次“为民办实事”的创新举措;

5.这是一次进一步锤炼、全方面展示我局承办大型演出能力和水平的绝佳平台。

(三)张謇文化弘扬全方位高位展开,“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形象日益彰显。

1.牵头完成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总体策划方案。策划方案围绕“一廊四区三配套”的空间布局(一廊: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景观廊道,四区:青龙港码头研学区、三厂实业教育研学区、常乐国际研修旅居区、海门港垦牧文化研学区,三配套:城区张謇主题文化旅游区、余东古镇风情旅游区、叠石桥家纺文化旅游区),发挥海门“张謇故里”独特价值,全力实现国际影响力的研修旅行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研学旅行基地、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大目标。

2.协调推动青龙港生态文旅景区、张謇纪念馆扩建工程、张謇故里小镇等重要文旅节点项目建设。青龙港文旅片区完成老建筑拆除,售票厅改建完成,沿江堤老建筑改造工程正在推进中。张謇故里小镇建设快速推进,预计10月初投入运营。张謇纪念馆二期建设工程完成招投标,展陈文案正在编制中。张謇故居修建工程完成旧址拆迁工作,设计方案编制中。

3.加大张謇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联合制作动画片《张謇之江海骄子》、创作张謇题材书画作品100余件。同时,张謇史料及展示品征集全面开展。

4.首次发布张謇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在“2021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招商推介会期间,举办长三角媒体“张謇故里行”活动,20余家权威媒体发布张謇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全新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城市品牌。

(四)文化民生实事项目严谨实施,图书馆新馆如期高质量试运行。

1.攻坚克难推进文化中心建设。做到遇到困难争着上,碰到问题日日清,敬业奉献显成效。图书馆新馆6月30日开馆试运行,成为海门文化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得到了南通市领导和海门区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剧院项目在工程总承包单位资金极度紧张、施工队伍极不稳定、技术难度极为复杂等情况下,实现按节点如期有序推进。

2.注重品质推进基层文化礼堂百姓舞台建设。围绕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和百姓舞台建设。截止6月底前,全区文化礼堂、百姓舞台已建设完成5家,100%完成选址、初步预算,80%完成规划设计,60%开工主体建设。

3.按供需对接要求推进文化“四送”。建立订单式、点单式的文化服务机制,实现服务更优质、更高效、更精准。截止6月底前,已完成送书22165册,送戏184场,送展览45场,送培训11230人次。超额完成半年度文化“四送”任务。

(五)服务全局工作体现担当作为,涉及高质量考核项目持续走在南通前列。

1.文化服务业营收、工资增幅两项指标季度评估南通前二。今年1-6月,预计营收增幅和工资增幅分别达125%、50%以上,将持续居南通市前列。

2.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南通前列。我区一季度服务总人次为148.5万人,人均接受服务次数为1.5,增幅226%。二季度接受服务总人次为207.9万人,人均接受服务次数为2.1,预计综合排名在南通市位居前列。

3.海港生态园景区可望成为又一南通认定的超10亿元旅游重大项目。是上半年全区3个认定的重大服务业项目之一。

4.高效服务、扎实推进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完成开发区一期2.9平方公里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完成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个,有效保障了全区土地出让工作,成为南通之最。

(六)文旅融合深度推进,南通重点文旅项目培育南通前列。

1.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特色。

一是确立总体布局。以推进文旅空间集聚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塑造自然与人文和谐辉映的“一轴两带六片”的“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全域魅力空间。

二是加强基础工作。邀请专业第三方作为指导单位,着手创建台账编制工作;完成《全域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建设方案》编制;启动创建汇报视频拍摄。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举办金花节专题活动——文旅招商推介会活动。在上海文旅博览会、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南通市乡村旅游节、重庆文旅博览会等知名文旅展会推介我区文旅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2.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形成了特色。推出“春日有约”“夏日激情”“秋日缤纷”“冬日浪漫”四大主题文旅集市,形成季季有活动、月月促消费的“四季江海”文旅消费品牌,打造常态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海门样本”。

3.文旅重点项目培育工作形成了特色。文化中心剧院项目、张謇故里小镇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文旅项目,青龙港文创街区项目、琴文化创意展示基地等11个项目入选市级重点文旅项目,项目数居南通第二。截止6月底,项目已完成投资额10.25亿元,占投资总额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