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文广旅局工作总结
来源: 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1-17 14:21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海门区文广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紧扣“建设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江海文化名区”这一目标任务,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这一工作导向,更高质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严标准推进文旅民生建设、更新使命传承弘扬张謇文化、更宽视野创作精品力作、更高站位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更强担当推进治理效果提升,全力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为海门勇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领跑者贡献文旅力量。

一年来,文广旅各项工作持续实现突破,呈现十大亮点: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荣获五年一度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同等单位唯一获得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版权)大满贯的集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又一里程碑式成效,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新馆和剧院项目相继投用并备受瞩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南通首位、文化娱乐业营收和工资总额增幅月度评估跻身南通第一方阵。群众性、品牌性公共文旅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晚会,获得广泛赞誉。文艺精品生产和文艺人才基本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格局,联合出品的《伶工学社》在央视电影频道全国播出,4人获得文化类高级人才称号。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海门山歌剧获得国家文旅部剧院“濒危剧种”戏曲保护性推广项目专项补助。“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效益广为彰显,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各板块项目快速推进并初显成效。文旅高水平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区文化馆、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官公河文化礼堂3家文化空间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师山广场入选南通唯一的第二批江苏省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名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高位展开,常乐中南村、官公河村、余东启凤街社区3个村入选2021年第二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四季江海”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全新打响。文化旅游重点产业项目梯队体系已经形成,项目数和投资完成额位居南通前列。

一、更新使命推进张謇文化建设凸显新作为。一是牵头完成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总体策划方案,形成“一廊四区三配套”的空间布局(一廊: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景观廊道,四区:青龙港码头研学区、三厂实业教育研学区、常乐国际研修旅居区、海门港垦牧文化研学区,三配套:城区张謇主题文化旅游区、余东古镇风情旅游区、叠石桥家纺文化旅游区)。二是协调推动青龙港生态文旅景区、张謇纪念馆扩建工程、张謇故里小镇等重要文旅节点项目建设。青龙港文旅片区完成老建筑拆除,售票厅改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望江楼、候船厅等按序时推进。张謇故里小镇建设快速推进,于11月15日投入运营。完成沿海旅游规划编制和张謇纪念馆扩建工程展陈设计概念方案招标工作。张謇故居修建工程按计划推进。三是加大张謇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联合制作动画片《张謇之江海骄子》、创作张謇题材书画作品100余件。四是首次发布张謇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在“2021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招商推介会期间,举办长三角媒体“张謇故里行”活动,20余家权威媒体发布张謇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全新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城市品牌。

二、更严标准推进文旅民生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序时推进。图书馆新馆6月30日开馆试运行,成为海门文化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得到了南通市领导和海门区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开馆以来共接待读者超30万人次。大剧院项目按节点有序推进。二是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和百姓舞台建设,截至目前建设完成文化礼堂、百姓舞台28家。三是建立订单式、点单式的文化服务机制,按照文化“四送”的要求,截至目前完成送书43625册,送戏234场,送展览53场,送培训14720人次。其中送书、送展览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三、更宽视野推进艺术精品建设进入新境界。一是舞台类。排演录制张謇主题类新春贺岁音乐舞台剧《先生回来了》,创排以优秀共产党员张建伟为原型的大型海门山歌剧《圩角河的守望》。二是音乐类。组织创作张謇主题歌曲《紫藤花又开》、山歌(小戏)《暴雨之后》、《抗疫一家人》等作品10件以上。三是书画美术类。全年创作书画作品360多件,举办“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5场,组织“先贤·楷模”弘扬张謇精神主题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展出优秀书画作品108件。四是动画电影类。与本地文化企业合作拍摄青少年足球体操题材电影《高光时刻》,剧本创作和导演聘请签约已完成,预计2022年开拍。协助做好动画片《张謇·江海骄子》的拍摄制作,预计12月上旬制作完成。

四、更大格局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开展“江风海韵·精彩海门”文化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欢乐金秋·福满江海”惠民演出、第十六届“海门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第四届“文化养老”才艺展示活动等。成功承办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晚会。组织开展系列活动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开展“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旅游系列活动。举办“春日有约”、“秋日缤纷”、张謇故里小镇开街等品牌活动项目30个。三是开展“江海之门·魅力海门”美术系列活动。集聚文化馆、美术馆资源和优势,整合江海书画院、中国田园山水画院和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等平台,举办特色展览18个。

五、更高站位推进文旅融合建设呈现新气象。一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成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专业第三方作为指导单位,着手创建台账编制工作,完成《全域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建设方案》编制。在上海文旅博览会、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南通市乡村旅游节、重庆文旅博览会等知名文旅展会推介我区文旅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二是推出“春日有约”“夏日激情”“秋日缤纷”“冬日浪漫”四大主题文旅集市,形成季季有活动、月月促消费的“四季江海”文旅消费品牌,打造常态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海门样本”。三是文化中心剧院项目、张謇故里小镇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文旅项目,青龙港文创街区项目、琴文化创意展示基地等11个项目入选市级重点文旅项目,项目数居南通第二。

六、更强担当推进综合治理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修缮有序推进,卞之琳艺术馆、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顺利开馆,考古工作南通领先。二是切实加强文化旅游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实现重要时段检查全覆盖,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580人次,检查各类场所1166家次。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324个,责令整改(问题交办)32家,责令歇业整改11家;所有问题(隐患)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切实加强广播电视监管。结合“建党100周年安全播出大检查”活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传输、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开展全面督查并做好重要时段保障,全年无播出事故;结合“互联网+监管”,常态化开展广告播放、净化荧屏声频、新闻节目内容审查、无线传输覆盖等检查、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等检查。

全面回顾审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一是建设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江海文化名区的目标还需作出不懈努力。认识的高度、组织的程度、推进的力度、举措的深度还需持续强化。二是解决文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任重道远。更高水平提供公共文旅服务、更高层面创作精品力作、更大力度传承江海文化、更大格局推进全域旅游还需付出艰巨努力。三是建设同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还需持续修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梯队人才、拔尖人才明显短缺,建设一支宽厚、精彩、担当的一流文旅团队还需下更大功夫。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