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打造“一示范四城市”目标任务,聚焦“江海文化核心传承区”和“近悦远来的江海福地”建设任务,凸显“张謇故里、江海之门、生态田园”三大特色,实施“文化彰显、项目质效、品牌特色、消费活力、治理能力”五大提升,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全面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彰显文旅力量。
一、上半年亮点工作
1.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巩固放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旅游全域化发展思维,出台《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海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文件。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战略,青龙港1806景区、东布洲市民农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文旅项目,10个项目入选市级重点文旅项目,项目数居南通前列。一季度服务业项目考核(文旅板块)位居南通第一,1-6月份考核预计继续保持南通各县市区第一。三是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我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通过省级评审,参评国家级试点。“张謇故里·四季常乐”、“海门‘运盐河畔古凤城’”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项目,入选“游乡村·促消费”全省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和产品。四是成功举办文化旅游(上海)招商推介会,推出张謇故里游学之旅、追江赶海活力之旅、品鲜乐购康养之旅、长江口浪漫之旅、寻味海门美食之旅、乡村振兴观光之旅”等六大主题12条精品旅游线路。
2.文旅品牌塑造彰显实现新突破。以持续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为抓手,以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复苏为目标,成功承办“江海之链 恋上南通”南通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文旅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四季江海”文旅集市、“五一· 致敬劳动者”海门人游海门旅游惠民活动、“一起森呼吸”青龙港1806露营主题活动等100余项,成效显著。海门青龙港旅游风景道、东布洲旅游风景道入选首批市级最美旅游风景道名单。《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颐生村:张謇故里——诗和远方的“追梦地”》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全国50个,全省仅3个。
3.文旅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坚持为民惠民,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启动34个村(社区)文化礼堂、百姓舞台建设,完成送戏98场,送展览18次,送培训4090人次,送书4400册,建成文化礼堂、百姓舞台4家。1-3月,全区文化场馆总服务人次累计达248.1337万人,位居全市前列,预计1-6月持续南通领先。启动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网上预约、数据分析、实时共享、安全预警等功能融合,全面提升文旅设施信息化水平。海门山歌展示馆、海门区张謇纪念馆、海门叠石桥家纺博物馆、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获评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数量居全市前列。区图书馆入选江苏省2023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区广云越剧团入选江苏省2023年度“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
4.文旅行业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责任制,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推进的整体合力,牢牢掌握文广旅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持续开展文化阵地、文艺作品、文旅活动意识形态审查、打击治理“黑广播”“小耳朵”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锋”系列行动,累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248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96人次。二是强化广播电视播出、传输机构的主体责任,狠抓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目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推动悦来镇、临江新区启动智慧广电乡村建设。三是坚持平战结合,推行安全生产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突出消防、燃气、自建房等重点内容,抓实抓牢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监管巡查,有效保障了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