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为长江大保护注入新动能
海门辖区内共有长江岸线58公里,岸线距离长,江域面积大,监管任务重。围绕“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海门区在区指挥中心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基础上开发建设了“智慧苍穹”长江大保护智能应用模块,搭建禁捕退捕、智能感知、水文监测三个子模块,实现对长江大保护从预警感知、执法监督、联动指挥的全覆盖管理,为长江大保护注入新动能。
一是科技化支撑。坚持数据汇聚、技防感知、指挥调度等智能化手段作用,沿江布设视频监控系统94个,巡防执法舰艇4艘,配备执法单兵装备100部。同时为有效弥补固定点位监控缺陷,成立“海鹰”无人机中队,配备高规格无人机6架,形成了“水陆空”全天候的管控,为母亲河装上“智慧眼”。充分运用行为分析、特征比对、智能识别等功能,对非法捕捞、采砂等违法行为动态实时预警。
二是立体化监管。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实时掌握长江岸线码头、入江河流、重点采砂区、重点违捕区、污染源排口等点要素信息,构建起立体实时的长江流域监管体系。同时通过对水文、水质、污染源企业排口监测等数据汇聚、平台对接、视频联网等科技手段,实时掌握监测点水情、雨情、水位、污染水质因子含量情况,构建长江流域水情监测、环境污染等问题全流程监管。
三是一体化联动。通过“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机制,建立健全了长江保护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实现了监管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执法队伍的整体联动。打造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航公安、水利、交通等多支执法队伍的长江大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通过有效调动各类执法资源,形成对智能应用平台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初步核查、指挥调度、行政执法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