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通过“硬件+软件”双提升,织密社情民意“监测网”
来源: 海门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15 13:53 累计次数: 字体:[ ]

海门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以12345热线提档升级工程为契机,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社情民意监测预警工作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对治理数据的全域汇聚、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在提供决策辅助、防止风险升级、高效处置问题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聚合力,推动从“单打独斗”向“集群作战”转变。以12345热线提档升级工程为契机,建成社情民意监测预警中心,设置工作区、研判区、指挥区等区域,配置显示大屏、可视化联动等设施设备,为开展预警分析、联动指挥、现场核查提供支撑。优化科室设置,设立监测预警科,聚焦监测预警主职主业。制定监测预警工作规则,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在12345热线平台专门设置数据分析工作岗位,配备3名工作专员,搭建起热线平台与职能科室之间的“数据桥梁”。与公安、信访、应急等9个部门建立社会治理信息共享交互机制,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按照常驻、轮驻、按需入驻等形式,区域治理成员单位与指挥中心开展一体研判,形成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工作合力。

二是重监测,推动从“传统手段”向“集成分析”转变。升级12345热线平台功能,创新专题数据库建设,研发“重点事件”功能模块,围绕“施教区划分”“农民工欠薪”等不同时段的热点问题主动建库、动态比对,准确研判民生诉求趋势,监测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相关部门,为快速高效解决赢得时间,争取主动。自主研发海门区社情民意监测预警平台,开发画像分析、事件预警等功能模块,通过AI智能算法,深度应用“重点事件比对”“高频热词抓取”等实战功能模块,实时抓取激增事件、紧急诉求,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2023年以来,依托该平台的预警信息,已编发关于自来水发黄、市场停车场改造、健身房停业退费等集中性诉求的监测预警分析快报10期,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部进行批示交办,并得到了较好的处置。

三是强分析,推动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先后制定《海门区区域治理风险防控分析研判机制》《关于建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区镇、部门工作要求,加强对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工作的统筹。根据监测预警工作实际,形成了日分析、周研判、月汇总、季点评等工作机制。聚焦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民生诉求等领域,综合分析热线平台、网格巡查、应用场景等汇聚的社会治理数据信息,通过专题分析、深度研判,今年以来,已编制区域治理信息日报212期,形成了春节长假、农村违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省交办件办理情况等专题分析报告12篇。相关部门根据中心编撰的农村违建问题专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违法建设查处执法主体与职责划分的意见》,为农村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进一步理清了职责、提升了处置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