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来源: 海门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发布时间:2022-03-11 13:32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海门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紧紧围绕“数据共享、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四大职责,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区域治理“海门做法”进一步得到彰显。2021年,中心荣获“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通市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一)聚焦集成共享,夯实区域治理根基。1.聚焦数“聚”强支撑。制定《南通市海门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据共享考核督促机制,提供全区统一数据资源开放服务,汇聚全区45个部门、1222个目录,涉及政务审批、行政执法、信用建设、民生服务等9000余万条数据,整合全区“雪亮工程”和部门单位业务监控2.7万余路视频资源,为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提供数据支撑。整合全区政务和便民类APP,建设推广南通百通“海门频道”,海智行、海企通等一批海门特色的便民便企APP正有序接入,“海门频道”累计注册量超过30次,并荣获南通市频道建设推广奖。2.聚焦数“管”显成效。遵循“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注重实效、安全可靠”的原则,制订《政府投入数字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区信息化项目平台的计划安排、立项许可、可行性论证、推进实施、审核评估、检查验收等全过程监督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目前已评审项目30个,9个项目未予通过,涉及资金1.1亿元。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智慧工地、油烟在线监测、智慧医保、智慧监管服务等平台系统。3.聚焦数“用”提效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前期基础性工作。由区领导带队,赴上海、苏州等地参观学习,主动对接华为、京东、上海仪电等行业领先的企业,邀请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专家来海作专题讲座。学习借鉴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先行推进了作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研发建设,目前已完成主城区45平方公里的白模渲染和行政中心等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倾斜摄影。围绕基础模块、公共安全、城市运营、民生保障等四大板块,全面梳理全区“十四五”期间需建设开发或迭代升级的智慧城市相关信息化项目。

(二)聚焦联动指挥,提升区域治理能力。1.推进“一号连民生”。持续推进热线整合工作,出台《关于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归并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应整尽整、互联共享、统一管理”三大原则,通过直接整合、整体并入、双号并行、设分中心等四种形式推进热线整合工作。开通“一企来”服务专席,自5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共接到涉企诉求近千起,已答复满意率99.88%。12345平台与110警务平台无缝化对接,流转办理110平台转入案件3000余条。今年以来,“12345”热线案件受理量已达23万件次,满意率超95%。2.实施“一键统联动”。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新模式改革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执法新模式重点任务攻坚行动方案》,平台已完成首期建设任务,实现了综合执法可视化联动指挥平台集前方后方可视对话、资源力量落图定位、随机实时视频组会、工作状态在线检查、行动轨迹回看查询、绑定事件区域搜索、现场执法远程监管、突发状况一键回传、重大事件综合调度等9大功能,有力提升综合执法的效能和水平。3.推动“一线促处置”。坚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每日、每周、每月分析研判和民生热点问题专题研判,8份报告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开展针对性案件现场核查、视频巡查、联合执法、协调督办,今年以来已督查问题153件次,发布督办单118件,有效处置海门街道国际车城生活垃圾、翠湖天地积水、财富广场油烟扰民、占仁村建筑垃圾等群众反映强烈、高度关注的问题122个。

(三)聚焦网格服务,拓展现代化治理维度。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将全区科学划分为1058个综合网格,95个专属网格。共配备“一长三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指导员)1741人。用好网格学院“线上+线下”资源,对网格员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和年度全员轮训,全年共组织培训28次,3458人次。组织开展“最美网格员”评比、知识技能比武竞赛等活动,提升网格员综合素质。打通网格员晋升发展渠道,91名网格员晋升为村居群团干部或定职干部。2.丰富网格内涵筑牢基层防线。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人口房屋信息采集、排查上报安全隐患、疫情防控等工作,健全7大类53项服务管理清单,优化网格事件处置流程,拓展“网格+”发展模式,将法治宣传、法官权益、非法金融等10余项事项逐步整合进网格。今年以来,网格员已上报处置各类群众事项8万余件,办结率98.43%。3.强化督导测评提升网格质效。在南通地区率先制定《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督导实施办法》,通过实施每月业务知识线上测试、每季度群众知晓满意电话抽查、网格质态现场调查的“三位一体”网格督导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工作质效。安排现场指导督查180人次,组织线上测试9522人次。

(四)聚焦重点工作,服务现代化治理大局。1.助力“长江大保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创新研发长江大保护“智慧苍穹”智能应用平台,成立“海鹰”无人机中队,立足视频监控、鹰眼全景、热成像感知等科技手段,对非法捕捞、非法垂钓、非法采砂等行为高压监管、自动预警,平台已助力查处相关案件100余起。2.助力“新机场管控”。完成南通新机场场址违法建设智慧管控系统建设工作,制定《新机场场址违法建设管控工作方案》,在四个区镇安装7个高空瞭望和37个监控相机,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抓拍、网格员巡查“技防+人防”相结合,及时发现新机场场址保护区域违法建设行为。目前已通过智慧管控系统预警问题68个,处置违章搭建15个。3.助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制定《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势,助力全区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方案》,设置受理专席、开展专题研判、组织专项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增设“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栏目,设立“文明随手拍”和“应知应会”答题功能,推动全民参与。利用无人机对城区街巷、城郊结合部等视频监控有盲区、平行视角有遮挡的区域开展文明专项巡查18次,发现问题67件。视频监控智能抓拍、自动预警道路破损、暴露垃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正研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