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门区域指挥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12345热线团队进入2024(第二届)全国政务热线技能大赛决赛,承办首届全国县(市区)12345热线培训班,上半年网格知晓率位居全市首位,中央政法委、江苏省政务办等部门领导带队来中心调研,指挥中心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报道16次。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优政务热线集约化服务
1.优化市民诉求办理体系。提请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海门区12345热线办理质效的意见》,围绕工作目标、主要措施、组织保障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首接负责制”“急慢分治”“全流程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着力处置群众急难愁盼,今年以来已召开各类专题协调会11次,开展现场核查10次,协调责任不明确、权属不清晰等疑难问题100余件。围绕热点诉求,形成各类报告213期,区委主要领导批示23次。
2.提升热线平台服务能力。建立“日例会、周点评、月测试”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人社、市监等相关专题业务培训10次。建立接诉人员反馈、信息专员全员审核制度,加强信息动态更新。深入开展《海门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标准化工作手册》宣贯工作,建立完善《海门区12345热线平台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3.提升热线工作社会效益。开展12345热线“三进三出”活动,加强与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线下联系。今年以来,已开展“市民开放日”、12345热线进社区、进商圈、进公园等活动6次。创新“热线+国企”运作模式,开展便民利企项目,拓展6大类48小项便民服务清单。打造“安商护企”平台,建立涉及30家单位67名政策专员的政策专家库,梳理涉企知识点2586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拓展网格治理精细化维度
1.锻造网格治理铁军,团队培养职业化。选优配强队伍。持续完善专职网格员“区招镇管村用”模式,区级集中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录42名专职网格员。抓好培育赋能。出台网格员“十要十不准”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年度轮训14次,参训人员达4137人次。强化激励保障。对全区1508名网格工作人员发放2023年绩效补贴844万元,今年全区已有28名专职网格员晋升为村(社区)干部。
2.夯实网格治理根基,阵地建设规范化。中心规范化建设。优化网格划分,明晰组织架构,发挥区、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战实用实效”作用,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联系群众机制。驿站实体化运行。深化“网格+”融合,先后与中国邮政、人保公司、农村商业银行、供电公司、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精心打造11个精品网格服务驿站,推动相关服务融入网格。活动高效化开展。依托“双报到·通通在”等载体,组织开展“当好一天网格员”“网格接待日”等活动,让更多“帮办”力量为网格队伍助力添彩,打好基层“组合拳”。
3.提升网格治理质效,管理运行标准化。抓实精细管理。持续开展“清仓见底”“梳网清格”专项行动,健全“收集、分流、督办、处置、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今年已上报网格事件6.2万余件,消防隐患2.2万余个。抓细现场核查。将12345平台中集中求助投诉类工单、联动指挥平台中预警信息、非警务类矛盾纠纷等与网格事件全量比对,倒逼事件报送质量,推动事件高效处置。抓严评估指导。建立镇级月度全覆盖、区级季度抽样相结合的评估制度,优化评估内容和方式,全面了解掌握网格运行质效;开展专职网格员述职评议活动,评估结果作为各区镇(街道)和网格工作人员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应用保障科学化管理
1.盘点数据资产,推动创新应用常态运行。结合市、区数据局工作部署,对成立以来开发建设的创新应用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盘点梳理。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系统常态化应用推进会,进一步提升已建系统的应用效率。对现有条件暂时无法深入应用的系统平台,强化维护保障,确保平稳安全运行。主动与相关技术公司对接,加强创新应用拓展研究,积极争取财政保障,力争项目落地实施。
2.强化区镇联动,提升技术运行保障质效。深入推进指挥系统一体化运维保障项目,指导镇级指挥中心开展运维保障标准化建设,梳理建立设施设备资产台账,摸排网络线路状况,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到各区镇开展巡查巡检,帮助区镇解决运维难题,现场培训指导区镇人员技术运维方法,协助建立常见故障问题排除解决工作示范。今年以来,区镇两级指挥中心未发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事故。
3.开展专题培训,全面落实网络安全防护。结合网信部门要求和中心工作实际,围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关键内容,结合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网络安全事件处置,邀请相关专家为区镇两级指挥中心人员开展网络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护常识。同时,定期开展系统平台漏扫,会同技术公司及时修复漏洞,全力保障应用平台运行环境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