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访问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政府网站,关注“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南通市海门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卫星,就“围绕惠企便民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潘局长,请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在线访谈”栏目与广大网友交流、沟通。热忱欢迎广大网友对我们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行政审批局作为服务企业群众的窗口单位,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潘局长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审批局在政务服务领域为企业群众提供了哪些便利吗?
行政审批局作为全区党风政风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单位,始终坚持“提速、增效、降本、惠民”的原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市场主体、办事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
一是深化“一门一窗”建设。除涉密事项外,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线上线下政务中心,市政公共服务均设窗口,持续打造交互、智能、高效、自助的多元功能办事场所,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服务大厅按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期,设置3个主题式“一件事”窗口+8大“一窗板块”窗口,推行“自助+综窗”的服务模式,实行分领域自助办和无差别综窗受理,窗口压减25%以上,平均等待时间压减至5分钟以内。
二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审批局全力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海门数字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旗舰店将个人用户常用的公积金、社保、医保、税务等事项,企业用户常用的企业登记、企业变更、企业注销、个体工商户等事项在网站醒目位置设置,去年以来新设“营商环境”“万事好通马上办”“通城通办”“企业登记档案查询”“中介超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办事预约”“大厅引导”“政务服务地图”等9大特色服务版块,全区98%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我们还在自助终端上持续推进事项集成,拓展社保、医保、不动产、公积金、市民卡、水电煤等高频民生类服务,实现办事指南查询、自助申报和打印等功能,多渠道为群众提供“自助办”,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打下基础。
三是深化“帮办代办”实践。近年来,我们重点建设了“立体化、全域性、订单式”的三级政务服务代办帮办体系。成立了区政务服务代办中心,组建了覆盖全区的680余名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全事项的帮办代办和业务咨询、政策辅导、办事指引等协办服务,每年帮办代办事项近三千件。老百姓有什么不会的、棘手的政务事项可以随时咨询帮办代办窗口,我们将及时提供服务。
听了您的介绍,我觉得我们区级大厅功能确实非常齐全,采取了很多便民措施,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服务,那我想知道乡镇的群众,办事是否有这么方便呢?
近年来,我们持续打造“三级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一是推动标准建设。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基层政务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全区11个区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29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成规范化高标准提档升级建设。服务上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一窗通办、集成服务。
二是推动就近办理。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镇、村二级纳入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管理,实现区级部门与镇、村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着力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和延伸。依法赋予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10项县(区)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赋予区镇行政审批事项18项,延伸公共服务事项31项,公布村级公共服务事项77项、帮办代办事项37项。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向区镇为民服务中心延伸,个体工商户审批权限委托至各区镇。
三是推动全程网办。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区、镇、村三级“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全区1358项行政审批事项均可在平台办理,各区镇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全覆盖,推动形成“一门受理、一网运行、全科服务”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今年是疫情复苏的第一年,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审批局在服务市场主体方面有哪些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
一直以来,行政审批局始终以市场主体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导向,以政务服务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服务举措,推动市场主体的“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一是企业开办更便捷。通过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保障企业开办0.5日办结,推行个体工商户“掌上办”,实现15分钟完成申报,网办率达92%以上。开通了工商银行等多个“政银通办”网点,方便企业“就近办、多点办、一网办、一次办”。与税务部门合力开展企业变更登记“一次办”。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对一般经营市场主体实行免于设立分支机构制。完善住所清单管理制度,实行住所信息申报承诺制,支持创业园、产业聚集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开展企业住所集群登记。不断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公示时间由45天压减至20天。
二是“证照分离”改革更全面。出台《南通市海门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对我区23个部门8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改革,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去年以来,已惠及市场主体8860余户。
三是涉审中介服务更规范。清理规范我区行政审批中介事项,公布《海门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35项,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公开涉审中介服务项目设定依据、收费标准、办事流程、监管措施、服务评价等内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牵头完善海门“网上中介超市”建设,目前平台已入驻中介机构21家,发布中介需求公告131个,中选项目105个。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但项目审批领域给很多企业留下投资门槛高、审批流程长的印象,请问潘局长,海门在项目审批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行政审批局一直坚持“项目为王、服务为先、行动至上”的理念,通过减转并举、精简流程、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不断改善投资建设领域综合营商环境。
一是“开工一件事”实现“拿地即开工”。行政审批局实施“开工一件事”集成办理,推行“容缺办、承诺办、帮代办”服务模式,开展审批“前延”服务,利用土地挂牌的审批“空窗期”,开展预审服务,有效缩短审批周期。今年以来全区共有7个项目一天内实现土地《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证同发,推动“拿地即开工”进入新常态。
二是“项目服务直通车”护航项目建设快落地。行政审批局积极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通过微信端、电话端、App端三端融合架起“项目服务直通车”,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做到问题提前研判、过程动态分析、全程协调帮办,推动投资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共服务、联合竣工验收等事项联动快办。着力提升项目建设领域代办帮办服务水平,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套工作专班、一直负责到底”推进机制,为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保驾护航。
三是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再提速。我们出台《海门区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制度,提供项目报建“综合窗口”服务。开辟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施工图联合审查,确保“拿地即开工”一站式服务成效凸显,一般工程建设项目2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常态化,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不超过15个工作日。完善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强化市政公用配套接入高效联办,实现工程建设由“一站式拿地开工”升级为“一站式竣工投产”。
“多头跑、材料多、耗时长”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办手续过程中头疼的问题,政务大厅现在打出了“一件事”办理窗口,请问潘局长,这和以前相比有哪些提升?
我们将涉及多个部门且相互关联的多个事项梳理整合,通过编制服务标准、设计服务方式、再造办事流程,揉合成为“一件事”,对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17类要素按标准化方式予以明确,杜绝重复提交材料,实现了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上压缩50%,可以做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方式,缩短了办事流程,节约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实施以来,不断将营业执照办理、新生儿出生登记、税收登记等多项业务纳入“一件事、一次办”范畴,目前已编制公布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服务标准111个。同步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服务专窗,通过设置专窗一次办、搭建网厅自助办、下沉服务就近办、升级系统掌上办等方式,促进“一件事”改革多渠道落地实施。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跨江融合示范区”的部署要求,我了解到行政审批局和多地签署了“跨域通办”的协议,今年这项工作又有什么推进呢?
近年来,行政审批局积极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充分激发“跨省通办”服务效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重点突破,切实满足企业跨区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3月10日,我带队前往上海市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杨浦区大数据中心考察学习,并分别与两地签署《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力争政务服务领域跨江融合工作走在前列。
一是聚焦需求签协议,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我们以签订通办协议、共建政务服务合作示范区、设立线下跨省服务专窗、帮办代办、多地协同联办等形式与上海、常州、盐城等20个地区开展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同城化、联动化、无差别化水平。
二是聚焦热点定清单,扩大“跨省通办”事项库。围绕人社、医保、公安、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等领域积极梳理扩充可跨省通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按照“标准从高、环节从简、时间从快”的原则,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实际需求,打破各部门在事项上的“硬隔离”,实现长三角区域通办事项65项。出台《南通市海门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施方案》,推进落实200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16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扩大“跨省通办”服务网。我们不断完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通城通办”工作机制,在江苏政务服务网海门旗舰店开发建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崇海专窗”等线上专栏,在线下开设“跨省通办”“崇海专窗”等服务专窗,通过强化“数据共享”、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优化“多地联办”等方式,落实好各项通办清单,共同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办事。
我们推出了这么多的改革举措,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满意度是不是有了明显的提升呢?
政务服务一以贯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开门整风,不断强化《服务大厅效能建设考核办法》《窗口服务规范》《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推行精准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服务、适老化服务、特殊群体精准服务等特色便民服务举措,实现便民服务、特色服务、特殊群体三覆盖,全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环境。与此同时,我们更加关注企业群众不满意的地方,针对办事流程、办结速度、服务态度有哪些不满意,针对服务方式、窗口设置、堵点难点还有哪些建议等等。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好差评”系统,推出“码上办”企业群众诉求二维码,开设“办不成事”专窗,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政府部门“监督查评”,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整改闭环机制。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大家的意见建议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提问,网友“春华秋实”提问,比较关心“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请介绍一下平台特色。
好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要求,行政审批局创新打造“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成为区级企业发展服务枢纽平台。平台形成了具有海门特色的集政策发布、项目申办、兑现直达、政企互动于一体的全功能服务,实现资金、补贴、服务等相关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努力让企业更好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平台还上线了公共资源交易发布专区和企业用工发布专区, 及时发布招标信息和用工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科技局、人社局、交易中心、卫健委、总工会、民政局等部门相关政策线上发布、线上办理,运行以来已汇集政策文件859条,累计注册用户6700户,访问量突破45万人次。借此机会,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平台信息,利用好平台功能,多提宝贵意见。
网友“高山流水”提问,准备在包场经营一家个体户,近期要办个营业执照,听说办执照都在审批局,从包场过去路途遥远,有什么便民途径吗?
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为高频事项,每年均有大量办件。自2020年起,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办件量每年均突破2万件。自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审批权后,全区个体工商户登记集中在区行政审批局办理,群众办理较为不便,存在排队等候时间长、路途往返不便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自2022年11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登记窗口已前延至各区镇便民服务中心。申请人可就近至属地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不再需要到审批局提交材料了。
服务“小窗口”彰显为民“大情怀”,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美好愿景,期待行政审批局不断改革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我们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快更好更贴心的政务服务。再次感谢潘局长做客我们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