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区卫健委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医疗更优质”“资源更均衡”“服务更普惠”“发展更安全”目标,突出抓好九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健康海门建设,努力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
一、抓实龙头医院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民医院以“三年一行动”为抓手,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建设,国考成绩进入B+等次,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现零突破。通过强化医院内控管理,显著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能。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顺利创成省三级中医医院,不断深化2个省中医重点专科内涵,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提升患者满意率和医院服务竞争力。
二、攻坚新院建设搬迁任务
以“决战决胜”责任意识和“分秒必争”工作状态破解“任务重”“时间紧”难题,切实用好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助推合力,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全面压实搬迁启用各项工作责任,新院正式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门医院”顺利启用,成功召开“健康海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成立“龙华医院海门肿瘤科、骨伤科诊疗中心”,蓄力打造南通地区中西医诊疗新高地。
三、强化沪苏合作精准对接
与18家沪苏知名三甲医院合作签约,组建25个专科联盟,今年新成立7个上海名医工作室,常态化专家来海巡诊,加快前沿医疗技术本地应用。全年累计邀请沪苏专家坐诊819人次、开展手术681台、远程会诊77次,引进新技术新手术40余项、签约高层次人才9人、赴外进修技术骨干63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软实力。
四、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
以医共体集团共建、基层特色专科培育、乡村振兴结对帮扶为支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和均衡布局,大力推广人民医院三星分院全托管经验,全面构建“一体三翼五中心+N”紧密型医共体海门样板。2024年累计下乡技术帮扶3344人次、手术示教150次、上转患者2725人次、检查结果互认4万人次,加速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合理秩序。
五、加速资源整合盘活利用
积极向上争取“两重两新”政策资金,申报医疗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和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改造项目超长期国债。人民医院老院开设城区便民门诊,成立“江苏省人民医院南通康复医学分中心”,启用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全力打造集体检、就诊、康复为一体的“一站式健康服务超市”;新院高效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验收。中医院老院改造设置城区门诊部,满足城区百姓方便就医需求。
六、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聚焦“一院一特色”差异化发展,围绕“社区医院”“基层特色科室”“甲级村卫生室”等重点建设目标,补强基层发展短板,纵深走实“优质服务基层行”行动。全方位夯实医疗机构基层基础,三院、五院争创二甲医院,六院争创二级专科医院,三星卫生院创成省五级中医馆,全区新增国家推荐标准医院6家、市基层特色科室3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12个、甲级村卫生室15个。推进基层医院硬件能力提档行动,在三星、临江等乡镇引进CT高端设备,年前完成王浩分院和海洪分院改扩建工程,实施村卫生室升级改造6家,增设城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个。
七、健全全龄健康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老年友好服务水平,建成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单位,创成全国老年友好社区1个、省级友好社区5个,人民医院建成三级老年医院。持续加强妇幼健康保护,孕妇产前筛查99%,新生儿遗传病、听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覆盖率和干预率100%。深入实施普惠托育行动,今年新增1040张托位供给,全区每千人托位数达4.17,累计建成省示范托育机构4家、省市普惠机构14家。
八、打造家庭医生服务品牌
创新家庭医生签约,多元植入体卫融合、慢病随访、药师管理、中医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成功创建5家省星级工作室,获“市十强”团队2个、“省十佳”团队1个。擦亮“医企有约 健康海门”名片,建成南通首家“企业家庭医生工作室”,区镇全覆盖建成12家工作室,数量南通第一,关口前移为企业职工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工作经验连续两年被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九、落实惠民便民暖心实事
聚焦惠民生增福祉,为民服务更加便捷顺畅。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6.6万人、妇女两癌检查3万余人,全年接种初一女生HPV疫苗2081人、老年人肺炎疫苗1.53万人、儿童水痘疫苗2.99万剂次,高质量推进癌症、脑卒中、脊柱侧弯等各类风险筛查工作。坚持“东洲健康 在身边”党建引领,紧盯民生实事和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云端问诊”智能化平台,组织开展企业义诊和健康讲座超100场,提供护理上门、午间门诊等服务,着力改善就医体验、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