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南通市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文物、旅游以及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打造“江海文化核心传承区”“近悦远来的江海福地”建设目标,持续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
文旅各项工作创优争先。《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 绘就江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画卷》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全省唯一)。海门作为试点单位江苏省代表受邀在第五届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暨浙江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活动中作经验分享。“弘扬张謇实业精神打造古镇文化地标”案例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南通2个)。“‘书香古韵江海行’古籍保护与普及工程”案例获评“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典型案例”。非遗技艺倪琴的传承发展情况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海门受邀参加CCTV-4《远方的家》直播间“《在中国!这样玩!》中国文旅大联欢”直播活动,为全国观众送去一场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文旅盛宴,海门场第一直播间观看量达564万人次、第二直播间近100万人参与抽奖,收获超高人气。常乐镇颐生村、余东镇富民村分别成为省级“春季村晚”“夏季村晚”展示点。余东镇凤城艺术团、悦精彩艺术团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海门区文化馆、海门区伊天雁大酒店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张氏祠堂旧址、颐生酒窖池被列入南通重点打造的“实业救国”文物主题游径品牌,入选江苏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海门区首届“寻找最会读书的孩子”总决赛》获省优秀电视文艺作品二等奖,《2023年10月27日新丝路上的“林西印记”》获省优秀广播电视对外传播作品三等奖,实现全区智慧广电乡镇全覆盖。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评2023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区2023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先进集体。《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绘就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画卷》获评海门区巡察整改优秀案例。
文旅活动激发消费新活力。多渠道多维度整合全区文旅资源塑造地标型城市IP,打造“文体旅农商”消费融合新场景。在办好第六届江海文化旅游季、“四季江海”文旅集市、“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等活动的基础上,策划举办首届2024年东布洲国际艺术节、第六届东布洲动画周、春季文旅消费推广季、“春日有约 趣游海门”、欢度“五一”师山有礼消费季、“‘粽’享夏夜 乐在海门”、“潮涌海之门 启航新征程”国庆文旅系列活动、“我在海门 爱上海门”小视频共创大赛、第三届“寻味海门”等活动,为群众、游客奉上丰富的文旅“饕餮大餐”。结合“相约张謇故里,尽享激情海马”2024南通海门马拉松赛、海门珂缔缘中乙联赛等创新推出“跟着赛事游海门”优惠旅游套餐,在展示海门城市形象的同时,助力文旅消费。依托由网红达人、国际友人组成“海门文旅推荐官”队伍,推动海门地方特色、区域旅游资源和新“潮”消费体验更为广泛地传播,塑造区域旅游崭新形象。全年接待游客714.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69亿元,分别增长18.67%和16.32%。
文旅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海门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聚焦“一业一策”着力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扶持电竞产业发展,研究出台《南通市海门区电竞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建立区级统筹、部门协同、区镇联动的招商机制,成立并正式运营海门文化产业招商中心,形成全区“共下一盘棋、共唱一台戏”的文旅招商工作格局,成功签约重点文旅项目6个(洲际花博园、Hero久竞电竞、泛美航空、东布洲小城堡偶文化、视界树动画制作项目、特种影院产品研发及文化创新项目)。二是培育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为抓手,将项目建设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引擎,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35亿元的目标,前三季度成功认定新开工超亿元旅游服务项目3个、文化娱乐项目5个、新引进营收超千万元文化娱乐企业5个,总数列全市第二。海门东布洲市民农庄田园综合体成为2024年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建项目。抓实抓好GDP核算指标,1-11月,文体娱行业营收57637万元,同比增长9.84%。完成注册重点文化娱乐业企业45家,新增规上企业6家,列全市第二。三是培优特色业态。积极推进休闲旅游、动漫游戏等乡村特色旅游业态发展,选聘6名乡村文旅产业驻村辅导员指导首批6家文旅产业特色村落培育工作开展、推介10位乡村文旅产业主理人,以文旅业态新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实施。助力文旅企业发展,青龙港1806项目获省级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是南通唯一获贷款贴息类项目。用好用足“苏旅贷”等专项文旅金融产品,指导在想文化等6家企业申请入库。
公共文旅服务扩量提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海门山歌展示馆、张謇纪念馆被评为江苏省2024年度“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海门区图书馆获评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潮”系列活动、“江海欢歌迎新年”文化惠民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第十八届“海门之夏”广场文艺调演、“文化养老展才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全年完成“四送”送书2万册,送戏300场,送展览50场,送培训2万人次目标任务。1-11月,我区“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高质量考核指标申报服务人次为9915805,人均10.02。
文艺创作生产精品迭出。创排大型海门山歌剧《常乐儿女》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南通市重点文艺精品生产扶持项目,并作为南通县市区文艺院团唯一剧目入选2024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会演,主演陈倩琳获评2024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演员。完成小剧场剧目《卧底将军》二稿,创排《范博士的春天》《告状》《再创明天的辉煌》《我唱山歌去远航》《哥是诗来妹是画》等作品。海门山歌新唱《家乡特产》以及油画《山羊集市》、小楷韩愈《原道》等7件美术和书法作品入围第十六届省五星工程奖终评。区美术馆全年书画创作作品超千件,在省级以上入展获奖50余人次,新增省级书画协会会员3名,新增馆藏书画精品73件。
文遗传承保护焕发新彩。制定出台《南通市海门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南通市海门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海门区“四普”工作,目前已前完成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点位46处,新发现点位线索8处。推进文物本体修缮和“三防”工程,启动徽州会馆厅堂、张氏宅园旧址、武进士故居修缮工程,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贴265万元。完成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三防”工程。41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工作持续完善。完成10个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项目。颐生酒窖池获评南通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海门区国强小学(传承项目戚家拳)获评第五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张天驰获评第七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成功入选“全国博物馆创新力观察样本”首批50家博物馆、“全国百强热门博物馆专题馆前30”。
文旅市场秩序安全稳定。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海门区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保障。严格监管审批,全年共完成12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2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初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行“1+N”式检查和“双随机”检查,重点围绕广播电视广告、广电服务质量、广播电视设施保护等内容展开安全播出监管。组织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行动、扫黄打非“护苗”行动等,截至目前,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078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01家次,受理投诉举报32起,立案查处10起,罚没款74724元,没收非法出版物402件。深入开展“生命至上 隐患必除”专项行动、“六类场所”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保安全、护稳定”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等行动,推行安全生产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全年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文旅行业领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