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海门探索创设“‘海’好说”议事协商平台——
从细微处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字体:[ ]

“我们港新村地处包场镇中心区域,中天钢铁、艾郎风电等多家大型企业分布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租房需求较高,因此出租房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今天我请大家来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日前,一场由村党总支书记张记永发起,村民代表、租户代表、房东代表以及社区民警、综合执法局、司法所负责人等12人参与的协商议事活动在港新村会议室举行。

这是海门探索创设“‘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平台的一个生动案例。自去年12月开始,海门聚焦群众牵挂事、着急事、烦心事,探索创设了“‘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平台,将协商议事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让群众的声音得以充分传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如今在海门,一场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如火如荼展开。短短3个多月,全区镇、村、网格三级已开展各类议事协商153场次,协调解决矛盾问题37个,28个民生项目推进实施。

“定规范”议事“有闭环”

“我们进一步规范议事协商流程,既注重拓源头找议题,又坚持监督问效,做好协商成功后的‘后半篇文章’。”海门街道五港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清说。日前,在“泊翠澜境物业纠纷”议事协商现场,社区居民代表、物业代表以及人民调解员等10多人坐在一起,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形成了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经过协商后,物业公司很快派出了维修人员对存在漏水的卫生间进行了处理,召开议事会真管用!”小区业主赵先生高兴地说。

“我们聚焦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尤其是基层治理痛点,出台《海门区规范村(社区)议事协商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基层党组织通过征集议事协商议题、确定协商议题和主体、通报议事协商方案、组织开展议事协商、公开议事协商结果、运用议事协商结果‘六步议事协商程序’,有效解决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海门区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科科长吴齐兵介绍。

自去年12月以来,我区每月初发布“村(社区)议事协商项目清单”,每月底展示一批优秀议事协商案例,引导全区共同将“‘海’好说”议事协商品牌做优做亮。

“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是村书记一个人的事儿。四甲镇头桥村通过“‘海’好说”议事协商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村在外能人、设计院(第三方)等参与议事协商,确立了以“一村多品”为支撑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全村流转土地2800亩,形成了千亩草莓产业园、龙游巴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绿康蔬菜基地三大现代农业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功案例背后,是海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做法。海门在全区创设“‘海’好说”基层议事协商品牌,旨在打造一个让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表达的平台,除了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外,还根据不同议题邀请相关利益方、专业人士等参与,确保议事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常乐镇立足实际情况,围绕“建设美丽常乐”,一方面向专家学者取真经,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专家实地指导;另一方面广泛发动,通过全面听取群众意见,达到思想凝聚、行动统一的效果。截至目前,已发动党员干部、群众480余人,发放宣传册4500余份,清理河道120余条,清理乱堆乱放200余处。

“小协商”促成“大治理”

基层议事协商确实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区有序发展。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是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连日来,该社区通过“‘海’好说”议事平台,解决了电梯改造、老小区屋顶维修、雨污水管入地、健身器材更新等20项民生实事,确定了共享“食”光幸福食堂、“一元理发”“红管家”简益物业服务、“小巷党课”等12项便民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了“小提案、大治理”。

党组织“搭台”,各方主体“唱戏”。议事协商让广大党员群众说事有地方、解题有方法。我区充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为民服务效能,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共建共享”融合治理新格局,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身边的烦事难事,找到了村社区发展的新路、好路,还培养了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提升了自治能力,海门走上了多元协商共治的现代化治理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从细微处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指导村(社区)议事协商的基础上,指导网格(小区、村组)开展微议事,侧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做到随提随议、随议随解,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海门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朱红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