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来,海门区人社部门深刻把握省、市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质内涵和本质要求,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持续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加大力度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全力以赴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就业服务工作成果质量更高、服务企业温度更暖、居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推动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0.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万人,新创设城乡公益岗位安置困难人员129人,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个,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565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33人,“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岗位发布12.57万个,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818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187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5836人,失业保险参保14.21万人。
强化精准帮扶,着力守好就业安全线。常态化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用工服务专员、政策落实等“四张清单”,提供就业援助服务1906人次。紧盯重点群体就业需求,采取“线下招聘+线上云聘+赴外引才”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62次,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架起“连心桥”。与海门农商银行联合打造3个零工驿站,每月定期举办招聘会,促进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024年3月以来共举办招聘会30场。新建余东镇富民村、海门农商银行悦来支行网点等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站总数达9个,不断拓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渠道,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565人。加强“即时快招”和“来即上岗”服务效能,充分发挥零工市场辐射作用,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由海门区人社部门支持打造的“海门区零工市场”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
强化创业扶持,全力激发创业新势能。加快构建“政策支撑+宣传引导+服务助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将创新创业资源进行了优化集中,实现创业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产生集聚效应。全区现有省级创业基地4个,区级创业基地10个。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人社、财政、银行三部门联系沟通机制、通过拓宽申报渠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打造高效、快捷的担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创业人员初始创业资金需求问题。2024年以来,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818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187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5836人。
强化市场需求,合力打通技能成长路。推进“云眸工程”实施计划,启用“智慧云眸”培训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化”培训监督。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统筹使用和监管,促进培训工作提质增效。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创业培训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333人,培训项目涵盖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整理收纳师、网络创业培训、船舶管系工、制图员等,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55.331万元,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与开封技师学院、希诺等校企探索校、政、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新模式,引进开封技师学院、河南化工技师学院67名学生来海实习+就业。为解决俐马集团服务缝纫工需求,配合公司与三门峡人社部门正在协商筹设缝纫工培训基地。
强化惠企服务,助力打造用工新模式。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用工奖补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用工政策的吸磁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为23家次企业发放用工奖励补贴38.8万元。升级打造入企“直播探岗”,探索实施“互联网+沉浸体验+直击薪资+政策宣传”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模式,更精准地缓解企业用工问题。组织就业服务专员定期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入企访需活动,帮扶企业做好用工储备及实现用工供给多元化。多频次组织希诺股份、三鑫电子、万高药业等重点企业赴云南、甘肃、陕西、贵州、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外开展跨地区人力资源引进和校企合作活动,并通过“点对点”接工服务等方式,实现企业与务工人员“双向奔赴”。2024年以来,新签订劳务协作基地5个,累计建立中西部劳务协作基地29个,引进外来劳动力2467人。
强化政策兜底,强力织牢就业保障网。发挥好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就业”作用,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经办管理。2024年以来,为符合条件的801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01亿元;代缴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2400万元。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新创设城乡公益岗位安置困难人员129人,并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105.8万元。切实发挥好社保补贴“减负担、促就业”作用,加快审核发放速度。为6496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937.03万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9300多家用人单位降低失业保险费5240万元。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通过“免审即享”的方式为481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459万元,稳定就业岗位7.65万个。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通过大数据比对统筹推进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落地落实。2024年为首批316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