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在烈士英名录墙上补录了你父亲的名字。”4月1日,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通电话,让80岁的黄德新老人泪洒衣襟——父亲黄瑞家牺牲77年后,安葬地终于被确定。
黄德新和杨静梅夫妇是一对烈属夫妻,房间墙上挂着三张装裱过的烈士证明书,分别属于杨廷再、黄瑞家、黄瑞和,这三名烈士分别是杨静梅的父亲和黄德新的父亲及小伯。
去年9月,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一次入户走访烈士遗属活动中知悉,黄德新一直在寻找父亲黄瑞家的确切安葬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海门区烈士陵园查找烈士档案,资料显示,黄瑞家,原海门县三阳公社志家大队第13生产大队人,1948年6月参加革命,是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四团战士,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葬于战地。
淮海战役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范围比较广,战争年代好多牺牲烈士就地埋葬。“我们联系了淮海战役纪念馆,根据史料研究人员介绍,只能分析出是淮海战役牺牲的,具体牺牲在哪里并不清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查到的资料里写着‘32旅94团’,这是个重要线索。我们联系了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团队,又查阅了关于淮海战役的有关历史记载,基本确认黄瑞家是在攻击运河车站地区西撤之时牺牲的。”今年3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发送了一封《关于请求在淮塔补刻黄瑞家烈士信息的函》。3月底,淮海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将黄瑞家烈士名字镌刻上了英名录墙。
巍巍青山埋忠骨,塔巍耸立九霄天。77载寻亲路终于梦圆。后续,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根据烈士后人愿望组织祭扫。
据了解,2023年以来,海门积极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通过建立寻亲机制、开展信息摸排、搭建寻亲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新媒体手段,与主流媒体、网络寻亲平台协作,在福建、浙江、辽宁、内蒙古、江苏徐州等地找到海门籍烈士安葬地11处,根据烈士遗属愿望组织赴外现场祭扫、志愿者视频代祭扫等活动,慰藉烈士后人。
“将烈士名字镌刻到英名墙上,对烈士后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将继续做好‘为烈士寻亲’工作,捍卫烈士荣光,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让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海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