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走在前,做示范”的指示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瞄准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紧贴“持续推动完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持续优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两条主线,紧扣“党建引领聚合力、密集攻坚推项目、纾忧解难保民生、综合治理显成效”四大抓手,大力实施“五个交通”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中履行交通担当,贡献交通力量。
——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抓手,全面建设“枢纽交通”。进一步锚定重大项目,合力攻坚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加快打造公铁水一体、江海河联运的跨江融合发展外联通道,积极构建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协同、板块融通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局按照“优先保障上级项目、按需推动本级工程和有序开展民生建设”的原则,分析研判项目轻重缓急,拟排定交通工程建设计划内项目18个,力争做到科学计划、服务大局、支出刚性。为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积极申请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本级配套资金的债券发行和上级补助资金。轨道交通方面,北沿江高铁加快推进建设进度,重点开展房屋拆迁扫尾、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启动4个下穿节点(瑞江路北延、222省道、228国道、港西路南延)工程建设;配合推动如通苏湖城际项目落地;疏港铁路实体化运营;洋吕铁路全线运营。高等级路网方面,确保南通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启动拆迁工作和安置房建设,110KV变电站满足输电要求,序时做好风光储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隧道部分进入盾构施工;积极推动通常高速通州至海门段开工建设;长江路北延工程项目建成通车,力争纳入省级集疏散公路建设计划,获得上级奖补资金。江海河联运方面,充分发挥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航区等级优势,加快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海奕集团完成2个5万吨级码头报批;推进浒通河长晟码头、招商局重工2#坞项目的竣工验收;推动招商局邮轮4#码头、海螺新材料项目码头尽早完工;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全线房屋搬迁和码头搬迁扫尾工作;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航道新江海河船闸段、东灶新河段开工建设。
——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全面建设“服务交通”。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行业定位,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抓好服务“小切口”,做强营商“大环境”,全力打造一流服务平台。经济运行方面,围绕“巩固排名、争作贡献”工作思路,分析研判趋势,研究落实举措。进一步发掘培育潜在企业,重点加强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组织指导,确保3个目标企业培育入库,保持指标持续增长态势,力争三项指标继续稳定全市第一档;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发展优势,和大批中企央企在海建设的有利条件,积极鼓励企业实体化落地海门,做好签约、注册、运行全流程服务工作,为后续发展积蓄动能;持续保持经济运行百日攻坚行动态势,做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申报,继续关注和争取重大交通项目税收留海。运输服务方面,主动对接、精准服务重点企业,推动企业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常态化做好道路货运、水运、维修、驾培等各行业经营资质行政许可(备案)和行业日常检查,完成年度国三车辆淘汰任务及相关补贴发放工作;全面加强道路超限治理联合执法及源头治理工作,紧盯“路、企、车、运”四个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治超工作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农村公路治超纳入路长制职责、网络化管理,推进农村公路治超管控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能力。依法行政方面,深化推进“放管服”,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对12345满意率、“互联网+监管”覆盖率、信用“双公示”、市场监管平台录入率等数据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依法依规做好政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群众来信来访,做好12328、12345等热线处置回复工作,全面提高满意率。
——以全面提升行业治理科技化水平为依托,全面建设“智慧交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加快数字化平台集成应用,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农村公路管养、城乡公交运营管理、路面超限超载治理等行业管理事项“掌上办、马上管”。一是进一步提升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功能定位,创新电子巡查方式,增设巡查典型场景,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科技化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科技化应用,落实“线上+线下”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新模式,通过运用移动执法APP在线检查、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执法效能智慧监督,实现交通运输行政科技化执法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提高执法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日常监管电子巡查模式,持续深化“路长制”农村公路管养机制,推广“智慧农路管理平台+掌上App”双终端,通过“电子巡查+车辆巡查+步查”等多种勤务方式,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巡查管理;增加路面超限超载治理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固定超限检测站点货车专用道、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等科技化手段,探索开发“农村公路治超综合管理应用平台”,激活城市感知的“神经末梢”,保持打击路面超限超载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以深入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为重点,全面建设“平安交通”。进一步发挥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职能,进一步强化专委会牵头抓总效能,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新兴行业安全等方面,深化部门协同监管,保障全区交通运输安全形势平稳有序。进一步提升道路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效巩固年”行动,组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回头看”,力争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危旧桥梁改造及乡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纳入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持续开展12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及日常养护维修,试点探索G228、S434长周期养护模式,力争在2024年全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考核中排名前5,确保至 2024 年底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8%以上,县道优良路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农村公路危桥保持动态“清零”。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深度排查道路运输、水上交通、港口运营、城市公共交通、公路运营、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分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清单和隐患清单,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关口”前移。进一步开展受监工程质量监督及执法工作,不断增强在建交通工程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力争再创“平安工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省级、市级示范,推动区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压实重点时段重点岗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紧盯节假日、黄金周、重要时间节点及汛期、冬季等极端天气,完善预警预防和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态势平稳。
——以以学促干担当作为为目标,全面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定位,将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提高交通运输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理论武装方面,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总结好主题教育以来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行业形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基层党建方面,持续深化交通党建品牌矩阵建设,以“一路向党”交通党建主品牌为引领,着力拓展和深化各党建子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打造“红枢纽”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阵地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造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紧密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抓好“驿路清廉风”交通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研究部署和监督检查。作风效能建设方面,持续推进“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锋队擎旗手”活动,充分发挥先锋队党员和青年在交通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攻坚作用。大力培树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推动行业内形成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