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及时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局党组层层传递压力,拧紧责任链条,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规范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持续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行日常性提醒和关键性警示,充分展示“先锋自然”的责任和担当。海门局获评2021-2022年度南通市文明单位。
2、强化资源管护,坚实全区生态底色。积极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全市最快通过省厅备案;南通首家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并通过省厅审查,有力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实施;土地“双整治”项目入库实施2200多亩;加班加点推进耕地核实处置,整改面积5.06万亩,多补划基本农田9100多亩;全区新增成片造林157亩,其中沿江造林面积57亩,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完成1个省级绿美村庄创建,1个省级绿美村庄提升改造。
3、统筹发展引领,推进规划多规合一。海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市首批获省批复,重点项目清单启用,有力保障交通线性工程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两轮申报《海门区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预支指标1689亩,为海门民生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经营性地块落地提供了规划引领和管控依据。累计争取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3000亩,213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论证,应编尽编率100%,40个行政村规划成果已履行报批程序。西部片区规划初稿基本形成。
4、聚焦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要素需求。以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尽早落地为落脚点,主动沟通对接,2023-01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获南通市政府批复,为全区6个区镇12个片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用地保障,总规模约228.1598公顷,拟征收集体土地面积180.5375公顷,6个省重大项目、31个市级重大项目应保尽保。高效推进土地征(转)用报批,获批18批次(项目)6698亩,其中项目用地15宗493亩,保障了威士真空设备、惟铮电子、中关村数字集聚区、水星家纺、振康机械、斌奥工业科技等项目落地。
5、创新工作举措,保障能效再创纪录。全省首批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800亩,有力地保障海太长江隧道工程用地顺利报批。积极向上沟通,将海太过江通道工程南通段单独组卷上报,于12月7日通过部长项目审查专题会,刷新全国土地征收项目报部审查速度。
6、厉行节约集约,增存用地双双提效。提高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2023年供应土地项目用地1429亩,平均容积率1.45,有效提升“亩产”效益,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步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574亩,通过收回土地使用权、企业继续开发建设等方式处置闲置土地1132亩。盘活闲置及用而不足土地1258亩,完成率120%,南通县市中最高。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317亩,超额完成任务,完成量列全市前列。
7、强化法治建设,健全执法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违法用地“增违挂钩”工作方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区长分片包干负责,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各类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积极推进法律法规“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和“法制日”等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完成陆生野生动物救助50余起。
8、切实服务民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进不动产抵押“云登记”,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银行手机App直连,由“电脑端网上受理抵押”升级至“手机App云受理抵押”,企业或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办理抵押登记和贷款发放。积极办理各类业务5.5万件,实现房屋交付现场“掌上申请、一网通办、线上缴税(费)、当场拿证”,“带押过户”实现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相关举措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四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