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今年4月以来,我区按照国家部署,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1.8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25.12万亩。指导区镇全面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根据区镇近两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需求,合理分配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及时将经区政府批准的村庄规划上报省政府备案,落实项目用地。截止目前,我区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共编制完成21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2.切实保障三农用地。会同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设施农用地由设施农业经营者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截止目前,区镇已备案各类农业设施用地项目8宗,面积52395平方米。积极落实并组织推进“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南通市海门区2022年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已获批并完成省厅备案。方案涵盖我区8个乡镇,2个街道共计40个项目,其中设施农用地项目19个,农村道路项目17个,绿色带项目4个,项目用地共计61.1690公顷,占用转出耕地10.1156公顷,补足转进耕地14.7684公顷。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我区“三上”成果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1.8903万亩,为乡村振兴战略预留了村庄规划确定的乡村集居点、乡村产业用地等。密切关注用地动态,指导相关区镇准备用地申报材料,为海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争取到92.2亩省级用地计划指标。
3.有效强化耕地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自然资源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着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不动摇,牢牢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按照全区“积极消除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的既定目标,我局适时出台了《全区违法用地整改“增违挂钩”实施方案(试行)》(海自然资规发〔2022〕75号),对遏制新增不力以及消除存量迟缓的地区启动实施了“增违挂钩”措施,进一步压实各类违法用地整改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完善细化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保障民生项目土地供应。为叠石桥学校(小学部)、正余卫生院王浩分院、包场镇新群村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办理了土地划拨供应手续,及时做好强村加油站土地竣工核验工作,为项目营运提供了保障。
5.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成立区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镇(街道)和村(居)根据实际设立各级林长。构建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长制体系。印发了《南通市海门区关于科学绿化暨2022年国土绿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完善绿化投入机制等措施,开展新增造林工作。据验收,全区完成了净增造林177亩,超额完成了南通市下达的新增造林任务。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和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确保湿地保有量不降低;加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湿地保护质量,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53.9%,在南通市名列前茅。
6.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根据省、南通市下达的2个省级绿美村庄建设任务,我局通过调研并征求相关区镇意见,确定了三星镇光荣村、常乐镇八烈村、余东镇木桩港村作为我区省级绿美村庄建设的重点村,并派出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绿化现场规划指导,督促相关村组织实施。我局通过实地验收评价,择优将三星镇光荣村、常乐镇八烈村作为今年的省级绿美村庄上报。2022年8月,已初步通过了省林业局实地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