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2、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海门区通过报纸、广电、网络、橱窗、广告牌、墙体、公交车、出租车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阵地载体,建设景观小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无处不在,家喻户晓。
3、“八礼四仪”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通过“文明礼仪小天使进万家”“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等活动,学生们不仅自己讲文明讲礼貌,还带动家长养成文明习惯,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1、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资料
编印了《文明创建应知应会》《文明礼仪》《志愿服务》《文明旅游》《文明提示20条》等宣传手册,宣传普及日常的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常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2、加强公益广告宣传
我区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场公园、交通站台、商业大街等公共场所循环刊播“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广告,使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成为城市人文风景。
1、加强民风和市民道德素质建设
以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劝导和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选树“最美海门人”典型、举办道德讲堂活动、推进善行义举榜城乡全覆盖,市民群众向上向善、社风民风好、道德素质高。2020年有3人入选“江苏好人榜”,1人候选“中国好人榜”。
2、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和寻访“最美家庭”活动,表彰宣传“文明家庭”典型,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活动等途径,持续传播家庭美德,成效显著。全区有48户家庭获评新一届区级文明家庭,有3户省级文明家庭,有1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3、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丧嫁娶节俭办事
在社区、村设立“红白理事会”,针对在婚丧嫁娶方面存在大操大办、比阔斗富、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现象,积极倡导节俭办酒席、不天价要彩礼、不人情攀比炫富;倡导厚养薄葬、不建豪华墓葬、拒绝歪风陋习、不信邪教迷信,社会不良风气得到遏制、理性消费深入人心。
4、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教育,在餐饮店、食堂等面向消费者持续深化“光盘行动”、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在“9·20”公民道德日举办“与节俭相约 和文明同行”道德讲堂活动。
1、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提升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环境秩序综合治理、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工作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很多市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通过创建得到解决。2018-2020三年综合测评,海门在全省15个县级提名城市中排名第三。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我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最美海门人”推荐评议,常态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创建,自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工作建设水平。
3、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建成区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以“每月一法”宣传活动为载体,构建了司法行政组织、职能部门参与的“大普法”格局。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宣传日等重大活动日和活动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4、开展诚信社会建设
建立运行“海门信用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发布“老赖名单”,曝光不诚信行为;部署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文化“五进”等主题宣传活动,打造诚信邻里建设示范点和商务诚信示范街区;今年以来集中治理11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持续推动诚信海门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5、开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主题活动
一方面,坚持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环境治理,生态镇村创建、绿色社区、学校、家庭创建等活动以及倡导垃圾分类、节水、节能、低碳出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成效明显。
6、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海门每年均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7个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示范观摩活动,包括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等,在全区推广经验。
1、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窗口服务水平
在政府部门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服务机制和管理模式,制订一系列“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建设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站式办理”“不见面审批”,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窗口行业大力开展“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规范行业服务行为、公开行业服务承诺、加强行业服务监督,努力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
2、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水平
加强社区评议听证制度,推动社区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常态开展邻里互助、文体活动、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丰富居民生活,提升服务水平。
3、加强行政执法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工作
通过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强化动态监管和示范引导,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履职,执法部门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进一步优化。
1、提升文化活动场所服务质量、促进居民自身文化消费
持续加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着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打造文旅品牌,文化消费产品日益丰富。市民购书阅读、观影、旅游、文艺欣赏等消费水平正逐年上升。
2、开展文明交通、规范交通秩序整治
把整治交通秩序作为重点,常态整治不文明及违法行为,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和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路交通设施管护,创新设置人行横道线动态提醒、行人闯红灯动态抓拍,红绿灯设置科学规范,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文明交通情况良好。
3、打造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通过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环境保障体系,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从社区到周边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服务机构等区域都十分便利,居民可以在15分钟内,享受到社区养老、教育、医疗、就业、救助、购物、餐饮等便民服务。
4、加强社会治安,提升民众安全感
通过完善区、镇、村三级巡防体系,推进“技防城”三期工程建设,加强公安检查站和治安卡口建设应用,科学布建治安岗亭、应急堵控点、移动警务智能卡口车等治安阵地,实现了刑事打击绩效位居南通前茅,命案积案、逃犯实现“双清零”,扫黑除恶绩效位居南通前列,扫黑除恶群众满意率省市领先。全区社会治安状况好,民众安全感很强。
5、打击“黄赌毒”
坚持有黄必扫、有毒必反、有赌必禁,采取定期检查、明察暗访、异地用警等形式,加大对治安重点地区、复杂部位、行业、场所的清查整治,对社会丑恶现象重拳打击,铲除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消除治安隐患,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保障。
6、义务教育阶段工作
海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通过建立教育共同体,带动乡村学校共同发展。按照“思想道德教育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的文明校园“六好标准”,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做到教学质量和道德工作两手抓,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较好声誉。
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乡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文明交通、环境保护、义务献血、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项目。我区现有20万注册志愿者,有4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活动2000余次/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00多万小时。
3、理论宣讲志愿服务
2020年1月以来,主要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