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区住建局严格对照建议办理相关要求,坚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重视联络沟通,认真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年区住建局共承办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71件,其中主办56件,协办15件。主要涉及建筑业发展、小区物业管理、燃气安全及管理、城区道路改扩建、城区绿化建设、自来水水质监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自建房管理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所有承办建议均按时办理完成,代表满意率达100%。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到位”,健全办理机制。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要求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通过建议办理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实现“两个提高”(提高落实率、提高满意率)和“两个100%”(沟通率100%、满意度100%)的目标。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人大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办公室牵头统筹、业务科室(单位)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单位)和责任人。
(二)坚持“三个强化”,优化办理流程。强化规范办理。将建议办理细化为交办、调研、沟通、办理等多个环节,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确保办理过程规范、高效。强化督办检查。制定考核细则并纳入年度考核,形成责任监督体系,通过定期跟踪督办和定时查办、询办、催办,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强化沟通反馈。通过“办前访”“办中访”“办后访”主动与代表沟通,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办理进展和结果。比如,为切实做好海门区建筑业发展工作,区住建局通过电话联络、上门拜访、开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
(三)坚持“三个融合”,提升办理效果。与民生福祉相融合。将建议办理工作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紧密相连,确保真正惠及民生。与问题导向相融合。将建议办理作为促进住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矛盾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制度建设相融合。将办理工作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推动制度建设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
二、好的做法和成效
(一)建筑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建筑企业本身业态单一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部分建筑业企业发展困难。我局认真借鉴多位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系统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一是表彰激励促发展。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海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了2023年度金银铜牌企业19家、优秀建造师50位,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稳固建筑业基本盘。二是助企纾困见实效。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动态了解发展情况和问题诉求;建筑业服务办公室实体化运行,为企业提供资质升级、建筑业招商、金融支持、司法保障等服务。全年走访建筑企业235家,召开对接协调会5次,协调解决司法诉讼等问题38项。三是招大引强促发展。弥补我区建筑业的弱项和短板,积极招引外地优秀企业进海注册。四是主动作为拓市场。依托海门建工,在上海、北京设立办事处,举办建筑业企业家沙龙,助力开拓区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鼓励海门龙头企业拓展国外建筑市场。
(二)市政建设方面。我局承办的71件建议中,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共20件。一是加大问题举措。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中“断头路”等问题短板,认真举一反三,切实加强研究。今年实施完成了东海路(海兴路至江海路段),打通了断头路;新建红海路东延、珠江路北延、河海路改造等工程,配套中医院新院等重点项目,更好服务百姓。持续推进北京路西延工程(含富江路至浒通河段、浒通河至叠港公路段和北京路下穿通常高速段3个项目),其中,浒通河至叠港公路段已基本完工,下穿通常高速段已于6月底完工,富江路至浒通河段已完成全线的地下管网建设和南侧8米辅道工程,剩余的富江路至浒通河段已完成征地工作,并将项目列入2025年城建计划,力争早日实现全线贯通。同时,为推进香港路东延、民生路北延、溯园南侧道路等人大代表们和百姓关心的项目建设,积极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渠道,综合考虑争取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资金等政策性资金。二是加紧基础建设。针对“关于切实加强沁园周边精细化管理的建议”,我局为早日完成东海路两侧停车位改造,满足周边停车需求,解决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停车等不文明现象,牵头代建单位加紧推进东海路两侧停车位改造项目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招标。同步将实施简易绿化项目,有效解决乱停放问题,提升周边环境。
(三)物业管理方面。针对“关于加强居民小区管理与维护的建议”。去年以来,我局结合南通市“四类场所”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会同消防大队组织各区镇开展现场排查,梳理形成停放电动车架空层数量等5个底数清单,并开展相应工作。一是加装AI梯阻系统。全面开展安装AI梯阻系统工作,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已在全区210个高层住宅小区,加装完成AI梯阻系统4983台,实现加装任务全覆盖。二是推进架空层消防设施改造。采取砌防火墙、增设喷淋和烟感系统、物理隔离等措施,对设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建筑架空层进行改造。完成17个小区,71栋楼的架空层改造任务。三是源头控制“飞线”充电。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设一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并发掘零星场地建设,完成通源新村、张南弄小区14栋楼“飞线”整治任务。四是序时推进城镇既有建筑隐患年度整治。2024年提前完成30栋隐患城镇隐患建筑整治任务,总面积28337平方米。五是强化部门联动。会同消防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处罚消防管理履职不到位的物业服务企业15家。六是改造质量回头看。在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铺设过程中,督促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行监理单位现场旁站制度,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回头看,签发提醒函1份,对工程质量问题全面整改,对前期开裂破碎的道路,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维修。七是加强公共绿地管理。针对小区公共绿地被私自侵占、拆迁安置和老旧小区的毁绿现象,对已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居住区,要求各住宅区物业管理方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绿地内的垃圾、杂草等问题。同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委托专业单位进行绿化养护作业,提高养护水平;针对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通过对老旧小区改造,统筹考虑绿化提档升级。
(四)燃气管道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区住建局共承办相关建议7件。持续加大管道建设投资力度,近两年投入达5600万元,新建延伸燃气主管79公里。2024年5月,悦来镇燃气管道建设完工,我区实现天然气主管道“镇镇通”。下阶段,我局将督促相关管道燃气公司完善燃气支管建设,针对有用气需求的企业,安排燃气公司专人对接,主动上门制定燃气管线规划方案,提高燃气接入效率,满足企业用气需求。同时,为提升管道天然气使用本质安全,印发《海门区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完成了对现有燃气场站及燃气管道的全面摸排评估,同时,协助企业成功申请国债用于老旧立管改造项目
坚决防范燃气安全事故,推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走实走深。一是严厉打击“黑气站”“黑气贩”“违规配送”现象。印发《海门区打击瓶装液化气“黑气”部门联合专项工作方案》,加强从气站充装、车辆配送、入户安检、信息录入等全流程监管。通过多次联合执法行动,打击“黑气窝点”2处、收缴钢瓶121个,行政拘留2人,持续强化“打黑”震慑效应。二是开展燃气设施隐患排查。针对场站设施老旧问题,聘请第三方燃气专家对我区燃气企业开展全覆盖多轮次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均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全年共开展6轮全覆盖检查、5轮节假日抽查、3轮专项抽查,共发现隐患问题372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坚决消除燃气安全监管死角盲区。三是探索居民用户管阀管理新模式。针对居民用户存在使用不合格“管阀”问题,发动网格员对辖区内居民用户开展全覆盖检查,梳理不合格“管阀”使用情况,明确底数清单。通过政府、企业补贴和用户自费的形式更换不合格“管阀”,提高居民用户的使用安全,更换工作已在正余镇试点实施,已完成更换2518户。同时将该模式推广至全区。四是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安全用气常识和应急处置知识。2024年以来,累计发送燃气使用安全短信30余万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安全告知单30万份,制作宣传短片2条。
(五)村镇建设方面。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引领,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重点工作,创新举措,集中攻坚,助力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动老街综合提升改造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近年来,通过建筑风貌整治、环境卫生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补充更新等举措,成功改造了刘浩、树勋、麒麟、德胜和三阳等多个老镇区。同时,还成功申报常乐镇颐生村(颐南)、四甲镇四甲村(四甲坝)、正余镇王灶河村(王灶河老街)、余东镇土地堂村(土地堂)、新富村(渔业村)5个村庄为省级传统村落。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推进正余镇王浩片区老街综合提升改造,改造内容为老街周边道路白改黑、老街传统建筑更新改造及室外配套工程,项目于12月中旬完工。改造后,指导正余镇成立老街文旅合作社,以王灶河饭店为中心辐射其他店铺,带动村域经济发展。下阶段,区住建局将持续加强5个省级传统村落长效保护与传承开发,研究老镇区与主镇区的互联互动发展模式,挖掘优势,盘活资源,推进本土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老镇区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
三、下阶段打算
区住建局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与代表沟通协调,坚持以代表和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目的,把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做深做实,真正起到“办好一件,带动一片”的效果,努力将建议办理成果转化为促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