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来源: 海门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19-05-23 11:1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8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的总目标,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抓手,突出“123”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民生、安全、资源、生态、法治五水和谐发展,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一、坚持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着力点,高标准确立河长制工作目标定位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河长制工作要求,注重在高质量落实、高水平推进上下功夫。

(一)健全河长制工作体系。进一步细化了河长及其联系部门职责、巡河频次和问题处理流程,明确各级开展河长制工作的年度目标。制订下发了《海门市河道“三乱”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海门市河岸共治行动方案》《海门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海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海门市通启运河港口码头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等。同时,注重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力量,针对超标排放、畜禽养殖、河道“三乱”、码头整治等涉水污染事件开展4次联合执法行动。

(二)有序推进重点工作。构筑海门特色的“八无四有”样本河道为标准,重点开展了2 条市级河道、12 条镇级河道、130条村级河道的生态河湖治理样本工程。目前,圩角河(通启河至海界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完工,通启运河港口码头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正在有序推进当中,镇级河道已完成6条,村级河道已完成93条。开展了河道“三乱”专项整治。通过区镇自查、部门核查、持续排查等方式,共交办问题2批次共460个问题,目前已完成428个,完成率93%。

(三)持续落实长效管护。深入推进河长巡河。截止到10月23日,17位市级河长(含联系部门)巡河354次,314位镇级河长巡河18443次,916位村级河长巡河55259次。巡河发现问题828个,已处理729个,处理率88.04%。派出2个巡查工作组,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督查,对各区镇整改情况,严格落实销号制度,实行全过程记录,目前已发出河长制工作联系单6张。

二、坚持以保障水安全为根本点,“大风大雨无大灾”目标基本实现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防汛防旱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做到汛前巡查抢修,汛期措施到位,汛后认真排查。

(一)开展汛前汛后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编制并上报了2018年涵闸岁修工程计划,完善了各类防汛预案,完成了汛前的长江岸线水下地形测量和成果分析工作。同时,结合2018年第十号台风“安比”过境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及时组织汛后检查,并进一步完善紧急撤离预案。

(二)加大工程建设投入。实施了总投资2792万元的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省级防汛应急项目、2018年涵闸岁修项目和2018年度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项目、东灶港闸除险加固、防汛防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等工程。目前东灶港闸除险加固工程已通过完工验收,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三)密切关注雨情、汛情。进入汛期后,落实了局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了江海堤防巡查力度,密切关注险工险段,及时做好汛情通报、水情调度、上传下达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目前已累计引水1322万立方米、排水4.28亿立方米,特别是9月中旬我市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雨量,我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在做好预降预排的情况下及时组织沿江沿海涵闸根据潮汛抢排涝水。

三、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落脚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力度,18年4月,我市小农水重点县2017年度项目、2017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绩效考核获省级优秀。

(一)圩角河(通启河至海界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工。该工程总投资4821万元,主要对河道进行疏浚、防护和绿化生态治理建设,累计开挖土方7.87 万立方米,沿河两岸护岸12609米,局部布置景观节点5处,亲水平台32座和小岛、观景广场、生态湿地等。

(二)年度小型农田重点县工程实施完毕。该工程总投资3850万元,主要对海门经济开发区、海永镇7个村实施河塘清淤和河坡整治等,累计清淤河道27条,长度32公里,土方21万方;整治河坡11条(段)、实施生态护坡长度32.50公里;河坡绿化12万平方米。

(三)县乡河道疏浚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县乡级河道疏浚、二级河道塌方修复均已完成,即将组织完工验收。(2018-2019)年度计划疏浚县级河道2 条(段)、估算土方13万立方米;乡级河道及骨干四级河道疏浚63条(段)、估算土方74万立方米,二级河道塌方修复约2千米,目前已完成测量、设计,施工由政府实施代建,计划完工时期2019年6月底前。每村1万方的村级土方任务目前已完成约198万方。

(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顺利。下发海门市2018年农业用水水权分解指标,编制《2018海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度实施计划》,确定我市25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域。对新建、改扩建的项目,实行量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期发挥效益,截至到目前,已完成水价改革面积24.8万亩。同时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创建省级水美乡镇和水美村庄正在有序推进中,确保年底前能新建成1个省级水美乡镇和3个水美村庄。

四、坚持以依法治水为立足点,水利法治建设能力得到夯实

坚持开展水资源管理程序化建设,在水行政执法、水费征收、取排口整治、水行政审批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10月中旬,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创建工作本年度全省第一家通过验收。

(一)开展水资源管理程序化建设。制定《海门市水利局2018年水资源管理程序化建设方案》。整合系统内部力量,设置政策法规组、水资源管理组、水行政执法组、日常巡查组、工作督察组,加强行政审批、水行政执法、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落实工作联动机制、“双随机、一公开”和程序化建设双周例会制度。目前已召开双周例会8次,讨论议题23项。

(二)推进取排口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登记备案入河排污口49个,接管7个,封堵10个,组织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拆除三级河以上河道取水口5个,补办取水许可手续10个。同时,切实加强南美白对虾养殖浅层地下水管理,已封填非法取水井79口。

(三)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流程,落实双随机每月抄表、每季征收制度,截止到10月已累计征收水资源费97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同时加大陈欠水资源费追缴力度,共追缴陈欠水资源费计331.2万元。首次将用水审计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针对计费企业近年来用水活动的合规性、经济性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情况,对其供水、取水、用水、节水、耗水、退(排)水,实施全过程监督、鉴证与评价,进一步规范企业用水行为。

(四)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落实经费,配备移动执法箱、执法记录仪、执法识别服等装备,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效率。加大对水事案件的办理力度,已累计出动398人次,立案水事违法案件5件,办结5件。

五、坚持以水利规划为出发点,水利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

水利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组织力量对全市水利现状进行了调研,组织编制了一系列规划,切实转变我市水利现状,推动水利系统高质量发展。

(一)编制城区水系项目规划。编制《海门市城市防洪规划》《海门市城市水系规划》《主要河道治理保护规划》,为我市的环水活水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农村水利规划编制。为改变我市农村水利发展格局小、后劲不足的问题,我局组织编制《村庄河塘轮浚整治实施方案》《海门市水美乡村规划》《海门市沿公路两侧重点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等,目前已完成中期成果报告。


(三)加大重大水利项目储备。针对我市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民生河、青龙港河、界牌河和十八匡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目前民生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已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力争2019年开工建设。界牌河和十八匡河综合整治工程可研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年底前报市政府审批。

六、坚持以“四大专项行动”为突破点,水利行业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四大专项行动”总体工作部署,创新开展“123”能力提升工程,以人大代表评议为契机,落实人大代表建议答复,主动与人大代表面对面,诚恳听取民情民意,狠抓相关整改工作,切实补齐工作短板,勇于担当,提升新时代“水利人”形象。

(一)提振精气神,水利系统作风建设有提升。全面推进日常工作查办机制,先后对182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重点跟踪和挂牌推进,3次对挂牌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对9项工作下发了《催办单》,推动了工作落实。同时,落实专人全力。实施了基层党建工程,实行了党员集中夜课制度,先后2次对各直属单位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出了存在问题,落实了整改措施,取得了整改成效。实施制度化建设,严格落实上下班签到、考勤和工作人员动态公示牌等制度,先后3次对各直属单位进行了督查,并对发现的5个问题进行了通报。

(二)接受人大评议,水利系统队伍形象有提升。根据《海门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评议工作计划》,我局列为本年度接受人大综合评议和专项评议部门。市评议动员会议后,立即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出台《海门市水利局接受市人大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市水利局迎评工作计划》,成立迎评领导工作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各种途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广泛征求意见,发放征求函600余份,收到回复387份,征求到意见建议37条。根据人大常委会指出的十个领域18个方面意见建议或问题,切实开展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6条,5条将于12月底前整改到位,其余7条将按照长期坚持的要求抓好落实。

(三)开展信访大排查,水利系统服务意识有提升。切实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共办理信访信件2件,接待群众来访10批20人次。开展了三峡移民相关工作完成三峡移民移交工作,持续落实三峡移民维稳工作,今年完成了59户三峡移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实施2018年三峡移民后扶资金项目,抓紧编制《三峡移民后扶结余资金项目计划》。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年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河湖为导向,以河长制为抓手,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打造“水清、水畅、水活、水美”新景象。

一、着力深化河长制工作,不断健全管水长效机制

大力推行生态河湖行动,围绕河岸共治,继续开展河道“三乱”专项整治工作,逐步完成历史遗留的重点难点问题。按计划完成4条骨干河道年度重点治理项目建设任务。推进通启运河港口码头综合整治行动,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至其他河道运用。巩固河长制工作联合执法机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2019年将联合农业农村局重点加大对电毒捕鱼行为的联合执法力度,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二、着力推进生态河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河网体系

结合《2016-2020年县乡河道轮浚规划》及年度财政预算,继续推进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内容,尽快完成《村庄河塘轮浚整治》《沿公路两侧重点河道水环境整治建设方案》的审批,启动实施村庄河塘轮浚整治、沿公路两侧重点河道水环境整治项目。继续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发展管道灌溉及喷滴灌高效节水设施1万亩。组织实施编制《2019海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改革面积25万亩。继续申报创建“水美乡村”,全年新建成1个省级水美乡镇和3个水美乡村。对照出台的《海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标准,继续加强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护考核,巩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三、着力夯实防汛防旱能力,不断提升防洪保安水平

继续把防汛防旱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从严落实各项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汛前大检查,实施各类防汛应急工程、省级水利工程维修项目及涵闸岁修工程。加快推进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全市10条段骨干河道和14座市管闸站的划定验收工作。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步伐,提升防汛抢险救灾预警能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2019年汛前完成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闸站自动化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水管单位。力争尽早实施民生河综合整治工程,拓浚河道2公里,新建五孔新闸一座,年底前完成闸站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青龙港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将其列入省竞争立项区域治理项目,争取201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四、着力加强水资源控制管理,不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大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河长制、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营造自觉遵守水法规和珍惜水、保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推进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对不达标的水功能区持续开展整治,确保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85%以上。加快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进度,落实“一口一策”整治任务,2019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环评审批结论和近3年运行情况评估

五、着力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能力

将紧扣中心,主动履职,服务大局,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涉水批文报批,主动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落实省市沿江开发战略,突出“服务项目有突破”主题,充分履行职能,围绕“前期咨询、中期技术、后期管理”三个服务内容,全力化解重特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审批难问题。助力推进200亿的豪华邮轮建造特大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沿江涉水企业水行政审批报批工作。

六、着力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打造过硬队伍素质

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重抓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细抓重点权力运行环节督查,严抓“两个责任”贯彻落实,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道德上坚守底线,以更加优良的作风促进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出负面新闻,确保生产安全、工程安全、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