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十四届五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美好新三厂为目标,以 “高质量经济、高水平生态、高标准党建”为主抓手,着力打造“有品位街区、有影响力山羊小镇”,努力实现“推动实体经济向高质量转变,街区开发向一座城市转变,农业园区向塑造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并重转变,从严治党向高标准、品牌化党建转变”,为开创三厂经济社会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主要经济指标是:确保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75亿元;应税销售收入突破75亿元,力争80亿元;入库税金确保4.5亿元,力争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固定资产设备抵扣超5000万元,全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8个,超5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百强贡献企业突破10家;实际利用外资确保1200万美元,力争1500万美元。
(一)集聚要素,做强平台,以载体经济构筑发展空间
找准定位、明晰方向,充分挖掘我区特色优势,做精产业、做美集镇,推动产城融合,建设产业强区。整合旅游资源,放大星期七生态园的品牌效应。立足城郊区位新优势,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星期七农业生态园产业定位高、文化内涵深、生态环境好、旅游功能全、基础配套好等优势,做强乡村民俗游,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努力建设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区。星期七农业生态园要进一步搞好全国首家海门山羊博物馆的智能化升级,重点在打造羊文化特色小镇上做文章、下功夫,力求提升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围绕青龙化工园等优势载体,推动园区转型升级。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要在功能配套上做“加法”、在支柱产业定位上做“减法”、在行政化上做“除法”,加快转型步伐,确保防护区拆迁3月底完成清拆,4月底土地复垦到位,10月底前完成青龙化工园区区域性环评评审。切实加强青龙化工园区环保、安全长效管理,成立管理服务中心,面向全社会聘请安全、环保专家,对园区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解决有专人管、有专业机构管的问题。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建好东城创客创业园等新载体。依托东城创客创业园平台载体,今年着重打造沿中华东路两侧的高端精密机械产业带,确保落户超10亿元项目,实现做大与做强并重、增强创新能力与配套能力并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确保对全区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二)攻坚克难,补齐短板,以项目招商夯实转型根基
紧紧围绕高质量经济,以项目招商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力推进三厂制造向三厂创造转变、三厂速度向三厂质量转变、三厂产品向三厂品牌转变。
一是突出重点帮扶,实施企业“分级式”培育。抓好“扶强育小帮新”工作,推进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企业和重点项目集中,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精密机械、新型纺织面料等新兴特色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支持壮大中兴装备、容汇锂业等2家年销售超10亿、常海食品、英力科技、申海科技等3家超5亿元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容汇锂业主板上市、常海食品的增资扩能等资本运作进程。2018年力争上述5家龙头企业实现应税销售超40亿元。稳步发展10家左右超亿元成长型企业。快速培育15家左右的“小进规”企业。着力开展“5N”企业培育体系。修改完善“九星一奖”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导向和激励作用。有预见性地做好经济工作首季开门红,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落实有效措施,拉长产业项目规模偏小的短腿,确保工业应税实现两位数增长,首季真正实现开门红。
二是突出精准招引,持续推进产业“螺旋式”上升。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以“精力大集中,产业大集聚、项目大体量、成效大突破”为目标,突出“国资扩容、沪资转移、民资壮大、引凤还巢”等措施,在产业链项目、高科技项目、服务外包项目、国字头或中字号等项目上力争取得新的突破,确保引进一个以上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
三是突出技术创新,加快培育“高精特新式”企业。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向空中发展,是我区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省级研发平台、沪通合作活动等均达到5个以上。推进企业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力争完成2家省级两化融合企业、2家信用贯标企业。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全年新引进千人计划2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突出工作效能,着力打造项目“立体式”服务。坚持“审批零距离、办事零等待、发展零障碍”理念,以“店小二”的姿态、“金牌管家”的标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服务质量再提升、项目建设再提速。重点挖掘有效土地利用,积极组织上向申报指标数额。加大重点企业的非化技改投入,寻找产业转化目标和方向。确保恒丰强二期、华瑞传动等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年底前投产见效。确保在3月中旬完成106亩工业用地的即征即保工作,5月底前出让到位。
(三)提升品位,拓展内涵,以新城崛起打造宜居东城
突出品质开发和内涵改造并举,着力抓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山羊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三厂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一是珑秀花园安置房建设工程。用地面积210亩,规划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建设1478套安置房,预计总投资7亿元,确保7月份开工建设。二是钟楼新村(少先弄)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搬迁住户163户,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该项目已列入2018年城市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6月份完成签约,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大生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大生文化公园位于秀山路北、青龙河东,总用地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靠近秀山路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年内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四是“四个必接”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在镇区已完成的雨污水总管的基础上,年底前完成政府、学校、医院、市场四个方面污水管网接管任务。五是厂洪路改造工程,全长1800米,总投资7600万元,下半年正式开工。六是山羊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工程,主要实施山羊博物馆、星期七生态园南入口绿化提挡升级、十里羊场一条街等建设工程,其中山羊博物馆7月份建成投运。七是新敬老院启用工程。对三厂街道新敬老院进行室内装修、添置各类设施设备,确保8月初敬老院的老人们乔迁新居。八是道路及绿化工程,主要是海门河路、大脚河等道路拓宽、春季绿化以及沿江公园防护林建设。九是青龙港农民公园涉及青龙港村17、18、19三个组,约152个拆迁户,占地面积约72亩,拆迁费用约7000万,6月底前完成拆迁,年内完成绿化种植。十是城管升级工程。采取“全天候三班工作制”,实行“无缝管理”。继续对违章建筑实行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不断巩固建南路拆违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周边环境常态长效的管控,并着重向中华路、望江路全线延伸和全覆盖,年内要做到基本无违章、街面整洁、道班管护到位,确保以良好的整治成效取信于民。
(四)增进福祉,共建和谐,以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坚守稳定底线、坚守安全底线、坚守生态底线,以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主动作为,为发展赢得新的先机。
一是以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实现乡村振兴。顺应“新乡土时代”,充分利用我区良好的生态绿色农业优势,整合资本、技术、人才、互联网等诸要素,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组织资产性、投资性、租赁性收入,确保村营收入持续增长。在村集体收入30万元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50万元收入以上达到80%以上,其中厂西、厂南、孝汉力争100万以上,低收入农户脱贫率90%以上。积极扶持传统建筑业转型,助推盛大公司升一级资质,做强做大三厂建筑业品牌,增加农民增收新的渠道。
二是以生态优先扮靓城市底色。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为引领,努力在生态底色上实现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宜游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完善“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注重在长效和常态上下真功夫,力推河长制全覆盖、真整治,一季一次现场点评会,使美丽乡村成为三厂的一张亮丽名片。以“三突出、两减两增、三为”为引领,深化对青龙化工园区发展定位的认识。制定出台园区环保治污文件,编织“警示教育、联合治污、群众监督”三张网,着力营造浓厚治污氛围。组织所有企业签订环保公开承诺书,开展企业“环保之星”评选活动,主动对接发改委、公安、消防、环保、安监等执法部门,强化联合执法,实施精准打击。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全面启动青龙园区雨污管网、绿化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提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及污水尾水循环“五大工程”。 同时督促企业投入2个亿实施整改,从而为打造沿江生态带、高科技产业带奠定坚实基础。切实加强综合市场、青龙化工园区的有效管控,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服务机制,推动事关民生福祉的镇容镇貌管理上新台阶。
三是以改革创新促进稳定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把握十九大精神中关于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紧扣“加强综治依治建设,打造平安法治东城”工作主线,加快创建南通市平安法治示范乡镇。改革安全检查服务外包方式和内容,变传统的专家检查“查隐患促改进”为“找线索强执法”;尝试探索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投入第三方审计制度,以法律手段倒逼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今年重点对环卫所、自来水厂、达源污水处理厂、新东街、工房街进行审计。加强对园区本级债务和各村债务情况的检查和化解力度,签定责任状,制订还款时间表,确保全区化解债务达到上级要求。
四是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今年重点在创建的深度、广度、力度上实现全面提升。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三厂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区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继续推进镇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建设标准,完成“311”工程(建设符合标准的“三馆”—文化馆分管、图书馆分馆、特色文化展示馆、1个数字影院,1个达标文化广场)。依托“海门山歌研究基地”,创作优秀的海门山歌文艺作品,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广泛开展“海门之夏”、“激情江海风”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五)治党从严,为民务实,以融合发展激发党建活力
立足新方位,扛起新使命,实现新跨越,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形成敢想敢拼、善作善成的攻坚合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主要突出“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选贤任能不偏离。通过提高村居干部养老保险等待遇,进一步调动村居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突出增收创收关键环节,推动全区村营收入整体上一个新的台阶。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凭实绩用干部导向,旗帜鲜明地选用挑战面前敢为人先、矛盾面前敢于担当的干部,着力使“给肯干者机会、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成为我区干部使用、管理的鲜明导向。要注重历练培养干部,以战略眼光实施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常态化推进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发展一线、稳定一线挂职锻炼,到城市拆迁、项目帮办以及“四大专项”行动现场进行实践历练,促进各级党员干部在推进发展中增长才干、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二是坚持心中有责不懈怠。深化对高标准党建的理解,找准定位和切入点,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并在高平台上实现高标准的发展。推进“星期七生态农业园区党建红色走廊”建设,拉长产业党建生态链,打通农民致富的“红色通道”;依托“五有五化”创建,延伸社区“服务惠民”网络,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引导非公党员在引领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为项目攻关、产业转型提供智力保障;提升党建带群团能力,推进非公企业党工共建,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深入开展 “532”党员标兵评定活动,充分调动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在座的同志,都是三厂发展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的付出程度,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三厂的发展高度和成效。要本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切工作向早谋划、早启动、早落实、早推进聚焦,真正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
三是坚持固本强基不放松。围绕融合党建,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向服务型转变。完善基层组织循环晋位升级制度,分领域分层次调整细化星级党组织24项创评标准和3项奖惩标准,强化 “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类别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进一步推广“东城先锋,幸福厂南”、“小巷明灯、大爱工房”、“爱心银行”、“空中讲堂”等极具三厂特色的党建品牌,继续探索“互联网+”党群互动新模式,组织引领各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搭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争创内涵深、措施硬、叫得响、受欢迎的党建品牌,持续发挥党建工作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园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是坚持正风肃纪不手软。年初七,市委召开了全市作风建设大会,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抓作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此,我们将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制度体系和 “责任清单”等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向村居延伸,形成具体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在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严治党,更加注重作风建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日常检查、重点抽查或明察暗访等,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性不强、作风不正以及其他政风行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监督工作“全天候”“不打烊”。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加强效能监督,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执政能力,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氛围。建立班子成员双周晨会工作交流和工作部署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横向交流和高效落实。继续每季召开机关干部、分管领导、村居干部述职评议活动,强调真评实议,督出成效。强化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各村居制度,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安排,每季交流挂钩情况。对今天会上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会后办公室要制订任务清单,明确时间、完成时限,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每月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工作汇报和点评。以3月份市委巡察三厂为契机,主动接受检阅,揭短亮丑,整改提升,确保全市首家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巡察工作不走过场。
三厂工业园区党工委
三厂工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