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社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12月份)
一、人才方面工作
1.高层次人才。以实施蓝领振兴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截至12月底,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人数17402人,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34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41人,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1138人;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250人;新招收进站博士后3人,新增留学回国65人。
2.人才引进。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紧扣“7大产业集群”“12条产业链”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各类人才引育力度。一是组织中天钢铁、百奥赛图、沈化测评等11家企业,通过“云视讯”面向黑龙江、南京、南通等高校对口学院开展“福地江海 才聚东洲”名企云宣讲活动8期;开展了“才聚东洲 职在海门”、江苏省民营企业云聘直播大会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等线上招聘活动。二是创新开展“招聘夜市”活动,借助保利大剧院、师山广场、大有境等便民夜市人员流量大、氛围轻松等特点作为便民夜市招聘现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一个休闲舒适、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有效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2022“东洲雁归”暑期4场人才夜市共计200家次企业参会,吸引近4000人入场,1400多人咨询应聘,接收简历近500份,有力保障了我区企业用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
3.人才政策红利。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升级出台“人才新政35条”,涵盖人才政策、科创政策、金融政策、配套奖励政策、服务保障政策五大板块内容,确保全系统集成政策、全方位覆盖对象、全过程保障创新、全链条服务人才,实实在在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营造重才、爱才、尊才、惜才的良好氛围。顶格落实我区人才政策,进一步留住人才,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增强在海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已为1511名人才发放人才津补贴1618.58万元。
二、就业创业方面工作
1.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举办“四甲镇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并协助三星镇、悦来镇、正余镇、海门港新区等8个区镇开展“人才早市”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率>95%,转移就业率>8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2013人。
2.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全力做好就业保障。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100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3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按照“先缴后补”原则,为9707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515.9万元。
3.开展多渠道技能培训。2022年安排1300万元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产业职工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能优势,开展自主培训,缓解工训矛盾,截至目前,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家,新增1家曾嬿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放等级认定证书8192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2233人。落实企校合作,稳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积极指导龙信建设、中南建设、金轮集团等重点企业联合南通工贸、海门技工学校等技校开展学徒制培训,已组织开班9个,在培学员451人。
三、社会保障方面
1.做好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保险待遇,保障城乡居民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养老保险保障工作,通过上门走访、数据比对等措施,为全区5897名低保、重残、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代缴居民养老保险74.5万元,
2.下延人社居保服务职能。积极推进“15分钟社会保障服务圈”,足不出户便可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时,调整居保个人缴费档次和政府补贴标准,引导居民选择高档次缴费。
3.做好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印发了我区《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加大政策宣传导向,实现了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即征即保”,有效实现了参保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同时引导更多地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切实提高了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