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就业服务,激发就业活力
一是贴近需求开展招聘活动,针对性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联合各部门举办特色专场招聘活动,计划明年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适时组织缺工企业赴外开展招聘活动,扩大与技工院校的合作。二是全方位打造现场招聘、直播招聘、赴外招聘“三位一体”招聘服务体系。三是进一步探索扩大社银合作,向移动电信网点、商超等领域延伸。四是扩大海门零工市场影响力,发挥外来人员引流作用。五是强化培训补贴需求引导,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引导培训机构开发企业急需技能,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紧缺工种补贴,根据紧缺职业目录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参培人员积极性。支持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要素提升和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开展职工培训,满足发展需求。
二、
完善社保体系,提升保障水平
区人社局将继续推进养老保险依法征缴工作。深入区镇对用人单位进行政策宣讲;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时确定依法征缴的用人单位,持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普通灵活就业群体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时按照省人社厅与财政厅的要求,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加广大城乡居民参保缴纳的积极性。
三、加速人才引进,吸引高端人才
一是注重质量提升,吸引更多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求职者、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不足,吸引有助于人才发展的企业和业态。会同组织部出台2025年人才新政,提升人才吸引的含金量。提升强化就业与人才工作的联系,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二是专注于新材料、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科研机构合作,深化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结合,吸引所需人才及携带成熟项目的投资者,协调各部门匹配投资者和基金。组织博士后和高校交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三是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人才服务链条,提升在线业务处理效率。加强并多渠道宣传人才政策,扩大其影响力,增加人才市场活动。简化服务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先解决科技人才的配套生活问题,以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巩固执法改革成果,稳定劳资关系
一是在整合综合执法大队和仲裁院职能,成立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后,继续通过优化整合新机构的业务流程与明确分工,加强人社执法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协同合作,从而提升投诉人的维权效率。二是要完善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案双查”机制,增强执行力度,提升治理效果,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执行到位,有效预防欠薪。三是继续确保立案处理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8%以上,裁决案件按期结案率99%,案件调撤率80%以上,仲裁文书上传率100%。继续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