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南通市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区工作部署要求,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扎实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支撑。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
一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加强对各媒体账号、网络群组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全体职工保密考试成绩合格;加强对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管理,定期对舆情、风险点进行梳理研判,抓早抓小,杜绝小事情酿出大问题;积极学习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提升利用媒体关切正确主动引导舆论的能力。二是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常态化开展,理论中心组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及文件精神,定期交流研讨,党组3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联合通州、启东、吕四气象局参观“江海潮·红客厅”党性教育基地和江海博物馆,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联合解放中路社区、孝汉村、周成村、林英村开展主题党日,深化拓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利用“5·10”思廉日、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等契机,开展党组书记上廉政党课、观看廉洁文化作品展和警示教育片、参观“清风地铁”、张謇家风家教展示馆等形式多样的廉洁主题践学活动,涵养正气清风。四是加强监督执纪。构建“节日必查、动态督查、经常抽查”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执行不到位、落实打折扣的督促整改,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形成工作闭环。五是常态长效推进能力作风建设,结合“纠治干部‘微躺平’、提振‘敢为’精气神”和“两再两看”活动,推动干部职工持续推进观念大更新、能力大增强、作风大改进。六是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任务,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具体成效。
二、加强监测预警,核心业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气象观测站网运行稳定,所有区域自动观测站更换工业物联网卡,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稳定性。顺利通过观测质量体系建设内部审查。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大风、短时强降水、寒潮等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预警及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电话等平台及时开展气象服务。与农业农村局就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合作,定期发布精细化服务材料,在常乐镇高标准农田新建一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并投入运行。召开2022年海门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以“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开展发布时间逐步推进、空间不断精准的气象预警服务,今年以来共发布预警信号98次,重要天气报告17期,天气实况快报43期,短临提醒信息25次。更新全区预警信息接收责任人名单,发布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全面开展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针对不同部门、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为招商重工新项目提供气象数据分析,助力企业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修订《海门区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叫应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机制。天擎气象大数据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运行稳定,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传播服务工作的“靶向、精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树立为民情怀,气象保障服务持续优化
一是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及时掌握地方建设新动态,以需求为牵引,主动对接大项目大企业,为中天绿色精品钢、招商局重工、宝钢物流等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气象服务,助力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规避气象灾害风险。高度重视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开展“一赛一策”和无缝精细、动态跟进的定制式气象保障服务。今年以来为盛放·海门长江口音乐节、平谦国际”文化创意嘉年华、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謇公湖龙舟邀请赛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按照重大活动不同服务需求,切实开展联合会商、产品发布、风险处置、科普宣传、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等工作,为各重大活动保障服务提供有力决策依据。二是强化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区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开展内部消防、人影、气象服务等专题应急演练3次,积极参加市、区级实战拉动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预案、熟悉应急流程、锻炼应急队伍,不断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一线、直插基层,重点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赴东台、大丰气象局学习调研气象台站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赴苏州、无锡气象局学习调研防雷安全社会监管的先进经验;赴水利局、应急管理局、供电局调研气象服务需求;向易燃易爆企业、种养殖大户、市民广泛征集提升气象服务的建议,察实情、解难题,推动调查研究见行见效。
四、规范行政执法,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严把许可准入关,我局严格按照《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升放气球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办理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1件,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11件,升放气球活动许可1件,及时公示,实现应报尽报。二是“地毯式”检查消隐患,对全区98家防雷安全重点监管单位进行全覆盖督察检查,共排查隐患45处,下发《防雷行政检查责令整改意见书》12份,隐患整改完成率100%,建立一企一档,“闭环”管理。加强升放气球活动监管,节假日及特殊喜庆日期间增加巡查频次,本年度开展升放气球活动检查2次,巡查22次,有效防范化解升放气球活动安全风险。三是部门联合齐聚力,我局与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和公安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气球升放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升放气球管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与文广旅局开展旅游景区防雷安全“双随机”联合抽查,逐步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双线”监管促实效,线上组织开展全区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管理提升线上培训和全面自查工作,线下邀请省级防雷安全专家进企“问诊”,共检查易燃易爆企业20家,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夯实企业防雷安全基础。深入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科普活动,探索气象安全科普融媒体线上线下传播方案。以线下的“气象灾害科普体验馆暨南通市海门区少先队员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气象专家讲座、气象科普读书分享会、科普进校园、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等活动作为主线,以线上的“新闻发布会、世界气象日活动推文、电台在线直播、重点企业防雷安全‘云端’培训”等活动作为辅线相互融合,联合应急管理局、科协、融媒体、新华书店、科技馆等单位提升活动影响力,全年防灾减灾科普受众达7000人次,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我局荣获“2022年南通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南通市第3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工作成效明显单位”称号。
五、丰富活动载体,精神文明建设多点开花
一是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持续提升素质、振奋精神、充沛干劲,局妇联荣获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积极举办节日活动,努力丰富职工文化。扎实开展反诈宣传系列活动,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组织退休同志参观军山气象台、召开重阳节座谈会,增强老同志的归属感。完善“气象万千书屋”,积极组织阅读活动,“气象万千”阅读志愿队荣获区“十佳阅读推广组织”。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凝心聚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二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走访慰问退役军人,主动了解帮服村工作困难,帮销农产品,送政策到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讲述气象发展故事,全年撰写新闻宣传稿150余篇,其中3篇被中国气象局官网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