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方案
“十三五”是全市又好又快实现“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目标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实现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期。南通气象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编制和实施好南通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南通市政府和江苏省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政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和江苏省气象局气象规划编制工作的部署,围绕服务“两个率先”、推进气象现代化、深化气象改革对气象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吸收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省级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以及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智慧南通建设行动方案、南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重大政策研究成果,针对智慧气象、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人才队伍培育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理清思路,统筹谋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管理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气象事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目标导向。以“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发展目标,坚持以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化为抓手,谋划并编制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远近结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方面,以“十二五”规划实施阶段评估为基础,做好“十二五”规划后期实施工作。另一方面,以5年规划重点,要紧紧围绕事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做出前瞻性安排,明确战略举措。
统筹兼顾。规划编制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专项规划和各业务系统发展,做好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政策举措的科学布局。
上下衔接。一方面,着力做好市级气象规划与市规划纲要和省级气象规划的全面衔接,积极争取将我市气象部门“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重要举措、重点工程纳入南通市和江苏省气象局“十三五”规划。另外一方面,着力做好县(市)、区级气象规划与市级气象规划的衔接。各县(市)、区级气象规划草案在送本级政府审议前,要与市级气象规划衔接并达成一致意见。
开放合作。发挥好各部门的力量,广泛开展合作,更加开放地搞好规划编制,同时充分借用外脑,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研究机构等的优势,提高社会参与度。
三、组织领导
编制《南通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涉及领域面广。为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协调和部署,南通市气象局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编制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气象局观测与预报处。
1.《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安排“十三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部署;统筹指导协调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确定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事项;审议规划基本思路、指标体系、重大项目、基本框架、规划送审稿等重要文本;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和衔接过程中的其他重大问题;指导各县(市)、区气象局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编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组织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规划》编制工作组
在编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的具体起草、衔接、修订等工作。编制工作组应该根据工作分工,成立规划编制的总体组和各专题编写工作组。
四、主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评估。评估和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气象部门主要工作和成就,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并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重点评估对社会公布基本气象现代化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为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2.“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的前期研究。针对“十三五”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厘清气象工作的难点与可能突破口,对需要开展的重要任务与重点工程等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改革政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对气象提出的新需求,智慧气象、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对气象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研究“十三五”气象事业运行维持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3.《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立足国家改革与发展对气象行业的要求,探索如何加快建立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如何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如何落实双重财务管理机制。探索气象行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研究构建与改革趋势相适应的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公共气象服务新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梳理、凝练推动南通气象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规划》编制准备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4月,完成对“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绩效情况、“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评估的工作,形成评估报告。
2015年5月—2015年6月,开展南通市“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
2015年8月中旬,研究形成南通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报送市发展改革委。
第二阶段:《规划》文本起草阶段
2015年1月—2016年1月,全面启动市级和县(市)、区级“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面对接省、市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智慧南通建设行动方案、南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南通市气象部门深化气象改革的实施意见、南通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等理论成果,开展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征求意见阶段
2016年2—3月,《规划》文本形成初稿后,广泛征求市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气象局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阶段:《规划》论证衔接阶段
2016年3—4月,组织部门内外专家对规划讨论稿进行咨询和论证,与南通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县(市)、区气象部门“十三五”规划进行衔接,形成规划初稿。
第五阶段:《规划》审议报批阶段
2016年4—5月,根据南通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提请全市气象局长会议讨论。
2016年5—6月,根据全市气象局长会议讨论意见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市气象局党组审议,形成规划定稿。
2016年6—7月,《规划》报市发展改革委审定。
2016年8月前,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规划》。
2016年9—12月,组织《规划》系列宣传活动。
五、其他事项
1.加强问题研究
一是加强对现阶段气象发展形势研究。立足国家改革与发展对气象行业的要求,探索如何加快建立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如何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如何落实双重财务管理机制,探索气象行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研究构建与改革趋势相适应的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公共气象服务新格局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前沿技术的分析研究。包括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气象预报预测、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技术发展态势。三是规划中的重大工程,特别是需要市政府、江苏省气象局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要尽早启动前期研究、论证等筹备工作。
2.加强规划衔接
要加强与江苏省气象局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既要保证南通气象事业规划与省、市相关规划发展理念、目标方向、重大战略、重大布局和大政方针相统一,又要突出南通气象事业发展特色,明确行业重点。要积极争取将气象事业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3.加强社会参与
在编制程序上,完善民主参与、衔接协调、论证咨询、公布和评估等有关制度,发挥好专家、科研院校等机构的作用。要广开言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形成共识的过程。
4.加强调研培训
加强规划调研工作,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多听、多看、多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规划编制质量。加强规划编制队伍专业培训,有条件时,通过专家授课、专题会议等方式,组织开展全市规划编制人员的规划培训活动,努力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5.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规划编制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县(市)、区气象局、市气象局各内设机构,要指定一名负责同志作为工作联络员,负责规划编制相关具体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