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临江新区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围绕打造一流生态科技人文小城目标,以重大项目培育、创新平台打造、产业生态完善、新镇开发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按照区委提出的争创省级高新区,打造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新典范”的要求,着力推进十二大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上新台阶。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统筹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组建“镇+村+医护”三级防控队伍,开展“地毯式”走访宣传、体温监测、入户检查、关口排查、上门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排查无死角。疫情发生以来,共排查出湖北回海重点人员232人,境外回海27人,北京回海31人,管理集中隔离点观察人员合计121人,解除观察121人。积极落实上级各项惠企政策,加速企业复工复产,全区复工人员合计8180人,其中海门区外员工2487人,湖北籍41人,复工率达100%。
经济运行工作难中求进。严格执行“一对一”企业服务机制,强化疫情期间惠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推进企业复产达效。1-6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9万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27.5亿元,工业入库税金1.45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27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64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77.3%,外贸进出口总值增幅73.8%,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24.5%,此三项指标在全区均名列前茅。受疫情影响,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企业复工复产较往年普遍推迟,出口贸易大幅下降,加上去年关停多家化工企业等因素,工业应税销售、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等指标出现负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始终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增强项目建设的紧迫感。上半年新开工的省级重特大服务业项目,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计划总投资达20亿元。续建重特大项目2个,总投资10.16亿元的中国模式动物基地项目,土建主体已基本完工,预计11月底投入运行;总投资11.6亿元的当升科技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三期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此外,安吉尔生物制剂、帧观德芯医疗器械、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沧海生物医用口罩等一批高质量生物医药项目相继建成运行。同时,积极推进开影医疗、江苏白衣缘二期生物补片等项目开工建设,海泰生物动物疫苗、锐拓生物一次性耗材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项目建设争先进位奖”。
招商引资实现逆势而上。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注重产业链布局,重点吸引新药研发企业以及医药服务外包企业,增加园区创新研发能力。上半年共接待各类客商80余批次,赴深圳、上海、南京等多个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企业及科研院所近40家。共签约项目15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7个,超亿元项目3个,包括总投资5亿元的中化集团旗下安全评价测评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晟斯生物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沈阳开普医疗成套CT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项目等。上半年举办或参加生物医药行业峰会、项目对接、园区推介等各种交流会10余场,组织2020首届生物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2020长三角新药与平台强化项目交流会、第六届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海门(上海)生物医药投资发展说明会等多场专业论坛活动。
创新资源要素大力集聚。围绕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创新项目、功能平台、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随着已有平台空间趋近饱和,生物医药科创园三期37000平米孵化平台和百奥赛图中国模式动物80000平米新药筛选平台,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平台投入运行,开展了研究院网站建设、组织架构设立、运营制度确定等工作,为研究人员提供与上海药物所同等的资源支持。创新基金方面,新设立了南京银行投贷联动基金,为园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在长三角新药与平台强化资金支持下,自动化腹膜透析装置及耗材、一次性动脉采血器产业化开发等10个项目已陆续落户。人才引培方面,在谈国家特聘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位,先后引进了数百名来自苏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
园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效服务企业,全面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5.3公里东布洲长滩公园全面建成,绿地花都小镇文创水街部分配套已入驻,工业园A区亮化工程、景观河建设、稻香河雨水预处理等工程全面完工,青海湖路,鄱阳湖路开工建设。科技园公司化改革不断深化,修订完善了科技园领导小组及公司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运营主体和日常管理机构不断完善,针对特色产业,围绕项目、人才申报、政策争取、企业认定、金融服务等事项深入开展“代办制”“一站式”服务,为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全力办好惠民实事。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用,对在防疫期间就医大额支出、意外事故等基本生活困难事项,予以及时救助。上半年,共救助13户,2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1800元。落实困难群体照料服务,发放慈善救助金23700元。通过一折通系统发放尊老金、稻谷补贴、秸杆还田补贴、低保重残、农村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等惠农补贴类资金36项,共计1605.69万元,惠及全镇17个村11864人次,充分发挥了财政惠农资金效益。全面排查鉴定农村危房,申请四类对象危房改造4户、解危2户。完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了镇慈善志愿服务队、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在扶弱帮困、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上半年,共开展了66个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总计160余次。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提升。以“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重点,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围绕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25个行业领域持续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结合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开展综合性排查。自第二轮企业自查自纠及检查复核以来,已普查企业645家,共查出隐患1145条,已整改隐患1007条。紧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全区14家化工企业开展第三方专家检查,对隐患及时开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处罚企业10家,罚款金额9.53万元。推进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共自排线索6条、上报4条,立案九类涉黑涉恶案件2起、判刑2人、行政拘留2人,立案寻衅滋事治安线索1起、行政拘留2人。同时,积极防范化解矛盾,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5余起,调处成功44起,接待来访群众53批190余人次。坚持“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联防联控网络,以网格化为基础,以铁脚板为落地,健全完善“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机制,各级党员干部、网格员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以务实作风察实情、办实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此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硬件建设全面完成,实现“南通、海门、临江新区”三级视频会议联通,初步实现社会治理实时指挥、实时联动。
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助推农业龙头企业南通市鼎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通鸿基食品等多家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开展“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确保蔬菜供给稳定。加快美丽畜牧业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明辉牧业生态美丽牧场、老顾蛋鸡生态健康养殖场建设完成。2019年度5000亩高标准农田主体工程、结余资金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制定完善了临江新区2022-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目标建设面积达1.6万亩。2020年新一轮改厕中所有项目村全面开工,建设完成2362座,完成率92%。市民农庄项目全面展开,农业园区1.5公里主通道建设和河道提档升级已基本完成,沿路景观带3000棵落羽杉已完成种植,各建设地块已正式进场施工,全力打造具有临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加快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入江支流及周边河道共计256条段进行疏浚,总长约106千米,目前所涉及到的11个村67条河道均已开工建设。继续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15条黑臭水体已治理完成,预计在10月底之前完成剩余4条治理任务。17条村级样板河道打造已全部完成,1条镇级生态河道正在推进中。上半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污染防治攻坚战红旗单位”荣誉称号。此外,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提升文化宣传氛围,打造336沿线文化墙3500平米,新增涂白面积7000平米,公益广告1110平米,“门前三包牌”500面,新增镇区公益宣传100多块。进一步规范镇容秩序,新增市场、老卫生院、老乡政府、店铺门口等多处车位,从源头解决车辆无序停放问题。集中拆除沿街店铺违章搭建30多家,占地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全面清理336沿线两侧各类垃圾、三棚,完成治理“两违”24起,整治“三乱”37个,共计拆违118起,面积5493.6平米,拆旧拆破9起,建筑面积1456.8平米。
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建强党员干部队伍。立足“学习强国”,助推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提升,通过组织“点赞中国之治”主题宣讲稿征集、“抗击疫情·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致敬战‘疫’中的凡人善举”道德讲堂、赴苏州现场学习“三大法宝”等一系列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不断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对村、区属单位班子的综合研判,51名干部实现职务调整,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明确导向,切实把海门“三项机制”落到实处。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年”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百企联百村、百家部门联百村”活动,17个行政村党组织与17个企业结对共建,促进产业共兴、富民共谋、文明共育、生态共创。打造廉政文化,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重学《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廉政现场测验,班子成员对分管条线、联系村进行微党课教育,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廉政思想防线。对个别工作推进不力、内部不团结的村班子,进行了集体谈话,对疫情防控、秸秆禁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十二大重点工程推进情况以及廉政风险点较高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上半年,共发出督查通报56期,对5人进行党纪立案审查,给予8人诫勉谈话,7人提醒谈话,对1个党组织进行了问责通报,190人进行了廉政审查。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武、统战、档案、老干部等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