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业兴:海门“三条路”铺就乡村振兴致富道
来源: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5-05-16 10:57 累计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五一”假期,海门创新推出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亲子研学、文博展览、江畔露营等多元活动轮番上演,吸引41.3万人次前来游玩,带动消费3.02亿元。这背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振兴路”,正悄然书写着海门农文旅融合与城乡共富的新篇章。

一条路,点亮乡村文旅新风景

“以前带朋友只能逛张謇纪念馆,如今沿着县道三德线(X313)能玩一整天!”刚从“常乐‘甜’也计划”露营基地满载而归的张女士,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图片7.png

图 1五一期间露营基地

三德线(X313),这条东起启东交界、西至江海北路的交通要道,全长32.25公里,沿途穿过三星镇、海门街道、常乐镇和悦来镇,不仅是海门中部连接启东的动脉,更是文旅产业腾飞的翅膀。2021年,三德线入选江苏“五一”“最美农路”自驾游线路,三德线常乐段所在的培育环线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今年更是荣膺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的殊荣。

图片8.png

图 2三德线全景

三德线(X313)旁的常乐镇是清末状元张謇先生的家乡,张謇文化是常乐镇最为突出的人文符号,因此海门紧抓张謇故里、特色田园、江海农耕三大独特农文旅优势,打造了“张謇故里·四季常乐”文旅品牌,形成了以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和九龙岛旅游文化湿地为主体的文化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常乐镇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把握旅游发展契机,累计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村民通过参与活动,承包摊位等形式丰富精神生活,实现营收增加。常乐镇去年举办的“花开謇里 樱为有你”樱花节吸引了游客3万余人,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餐饮、体验活动等收入15余万元。

一条路,温暖民生福祉新篇章

在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内,成片的阳光玫瑰葡萄藤蔓舒展新芽,枇杷树上果实初结,一条6米宽的双车道乡村公路串联起望旺农场、都市园林玫瑰园、天籁村生态枇杷主题农庄等项目农业。

图片9.png

图 3智谷绿海

“以前路窄坑多,大货车进不来,葡萄熟了只能靠小三轮一趟趟往外运。”园区负责人回忆道。如今,海门区累计投入3.8亿元,在园区内建成8.5公里双车道沥青路、6公里单车道水泥路,改造6座桥梁,让“四好农村路”直抵田间地头。智谷绿海依托便利交通,将2000亩果园、1000亩蔬菜基地与枇杷茶苑、水上乐园、蝴蝶谷、玫瑰园、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了集农业种植、观光、科普、乡村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的体农旅融合综合体,每年吸引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游客36万人次。

路通则业兴。道路不仅输送农产品“出村”,更吸引资源“进村”。天籁村生态枇杷农庄因交通改善,与高校合作联合研发枇杷深加工产品,提高其附加值;都市玫瑰园通过物流降本,将鲜花次日送达周边城市花店。而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农忙时下田,农闲时进民宿帮工,户均年增节节攀升。

一条路,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从四甲镇出发,只需10分钟就能到达海门北站。这让我们坚定落户四甲的决心。”某低空无人机防御系统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的提速建设,“好通”正在成为四甲镇发展的新名片。今年一季度,四甲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资到账数超序时进度;新增“四上”单位、项目7家;认定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完成超目标481%;认定转化达产项目2个,达产率66%。畅通的交通网络,让曾经的“神经末梢”四甲镇融入苏南、上海“朋友圈”,同城化效应日益凸显,为四甲镇发展产业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随着海太过江隧道、北沿江高铁相继开工,以空铁枢纽为龙头、城际铁路为核心、过江通道为支撑、高速公路为依托的“1234”外联型枢纽格局在江海大地全面铺开。通畅的路网让优质稻米、绿色蔬果、海门山羊、海门肉鸡、特粮特经、四青作物等海门6大特色产业销往全国各地;麒麟红木登上厦门金砖会议国际大舞,红木加工业年产值达1亿多元;百年颐生从“卖酒”向“卖创意”的转型,入选省工业遗产,形成集参观游览、体验消费、酿酒知识普及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年产值达20亿元。

图片10.png

图 4海门干线公路网

路,是海门乡村振兴的密码。从文旅融合到民生提质,从产业升级到区域联动,纵横阡陌间,一个“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因路而强”的新海门正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