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改革先锋号 构建公路养护新格局
来源: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4-11-28 16:55 累计次数: 字体:[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公路养护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海门公路部门积极探索,结合交通运输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和“苏式养护”品牌创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进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改革降本增效,试点长周期管养新模式,激发公路养护新质生产力。目前,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保障能力不足,管养资金持续投入呈现较大压力,辖区各地面临路龄长、老旧桥梁多等问题,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海门公路部门在省交通运输部门支持下创新试点长周期养护管理新模式。该项目围绕着“绿色、安全、科学、高效、可持续”现代公路养护发展理念,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对路面、桥涵、交安、绿化等多专业工程整体打包,不再规定传统养护模式下“怎么做”的问题,而是规定养护效果,提升设计方案科学性、“四新技术”应用主动性,更优发挥养护资金效益。推行普通国省道长周期养护模式既是基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

图片1.png

                         图1 长周期养护项目碰头会

以改革促发展,探索绿色发展新理念,增添科学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力。传统铣刨重铺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式,造成大量的沥青混合料废弃,同时沥青混合料加工温度高、污染大,大量消耗沥青、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增加养护成本。为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海门公路部门将维修项目逐步向成本效益更佳、节能环保更优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转变。随着就地热再生、渗固磨耗层等“四新技术”实施,通过对比维修项目发现“四新技术”资金成本普遍降低30%,时间效益提高50%-60%,社会公众满意度不断上升。未来海门公路部门将会继续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图片2.png

图2 就地热再生施工现场

以改革聚合力,打造“一路多方”新党建,催生交通联合体内生动力。今年海门公路部门从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角度着手,引入交警、执法、属地村镇等多方力量,秉承“安全共防、应急共处、信息共享”原则,成立“一路多方”党建联建共建行动,将党建干在实处。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参与”,党建引领下,各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形成了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从“传统模式”到“智慧建设”。近年来,党建引领推动了工程建设模式的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从“硬实力”到“软实力”。通过加强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工程建设队伍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片3.png

图3 “一路多方”党建联盟施工项目交通组织现场整改

下一步,海门公路部门将聚焦现代养护工程试点目标,聚焦“苏式养护”科学化、绿色化、智慧化内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质量,着力打造出高品质科学养护试点工程海门标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公路养护人的责任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