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决战态势,主动应对疫情反复、用地审批政策调整等问题,优化人员结构,挖掘内部动能,切实牵头履职,打赢开局仗、勇夺开门红。
一是交通规划再结果。如通苏湖城际、江海快线、机场快线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近期实施项目,已明确如通苏湖城际隧道部分与海太过江通道同步研究。临永隧道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远期项目。全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结题。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在公示。《海门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十四五”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已形成初步成果。超前启动S356快速化、江海路北延快速化、港西路南延二期和瑞江路北延等项目规划研究。
二是交通项目再提速。上级交通项目陆续落地,北沿江高铁工可获批。海太过江通道力争工可获批,明年2月份大临工程开工。江海快线已开展工可研。内部大交通项目即将破晓,G228海门段工可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审查。G40常乐互通工可报告通过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联合审查,等待国土空间规划调整。长江路北延项目施工图已获批,年内开工。江海路北段快速化改造设计方案稳定。港西路南延二期工程方案稳定,近期方案纳入2022年交通工程建设计划。海门港新区公用码头正在开展前期研究。海螺码头施工图已通过施工图审查,正在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已开工项目按序实施,全年共组织拆迁1262户36.4公顷,征地278.9公顷。绕城高速土地获批全线开工,完成投资32.8%。疏港铁路土地获批全线开工,完成投资70%。洋吕铁路开工。通吕运河航道整治海门段完成航道疏浚,桥梁工程即将开工。海门中天海港总体工程进度完成99.1%,内河码头工程进度完成46.9%;海晟浒通河上码头完成施工图审批。小庙洪航道工程航道内疏浚已完成;三夹沙南航道工程疏浚作业基本完成。
三是民生服务再提升。四好农路保持领先。全面落实“路长制”,完成“一路一档”特色工作。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路25公里、农桥改造25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公里。策应沿江风光带建设,规划建设2条农村公路。城乡公交全省示范。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年活动,新辟、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条,完成建设乡镇候车亭50座、电子站牌20块、10个公交充电桩。规范公交公司运营管理,出台公交服务成本规制方案等,试运行公交智慧服务与监管系统,调整早晚高峰和平峰班次,加大“一卡通”发行和优惠力度。公交营收同期增加67.39%,有责投诉工单同期下降13.21%、表扬工单同期增加163.69%,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农村物流开辟新模式,协调完成海顺公司与“三通一达”等民营企业末端共配整合,完成树勋客运站、悦来客运站综合改造并利用。构建区、镇、村三级城乡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成3个区级城乡物流中心,25个镇级城乡物流服务站,225个村级城乡物流服务点,镇、村级网点覆盖率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优化审批流程,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政许可改备案,对港口经营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对道路运输证年审等高频事项实行市内、省内通办。推行电子证照,用电子证件取代实体证件,便于交管部门查验。今年来,共发放电子证件390件。推行柔性执法,出台《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清单》,对“普通货运车辆未按照规定参加年度审验,逾期不超过30天且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完毕不予处罚”等13项事项免于处罚。今年来,共有63家企业免于处罚,共计免罚金额93000元。
四是疫情防控再精准。全面落实“两站一场一码头”、空港和水运口岸、重点人员转运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查验重点地区来海人员两码、落实一线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及核酸检测、强化涉外码头登轮作业及“人物”同防管理、迅速启动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等工作。南京疫情以来,我局累计出动3200人次,累计检查车辆637190辆,人员1255450人,排查出重点地区、涉外、港澳台来海人员69794人。今年外轮靠泊50艘。
五是行业治理再加强。服务经济运行想尽办法。通过新增货运车辆、船舶,培育发展规上企业等措施,实现三个考核指标中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两个指标全市第一、装卸搬运业营业收入指标全市第七。服务群众出行多方努力。开通悦来初中定制公交、海门港新区中天钢铁城大站快速公交班线、常乐镇至人民医院健康直通车等,完成海门区出租车融入南通同城化经营。绿色交通攻坚克难。101家列入取缔清单的码头均已完成取缔,完成率100%;推广内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安装率达100%;推进内河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防治设施建设,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安装率100%、接入率100%。高炮拆除强势推进。由交通局或公路处审批的高炮设施59个,由各区镇审批或未审批的高炮广告设施18个,已全部拆除。交通执法严格规范,今年以来共处罚非法营运车辆49辆、非法厂包车3辆、非法加油车11辆,对18家次运输企业共计165辆车辆实施了停业整顿;查处超限车辆347辆,卸驳载3002.30吨;非现场超限超载执法案件完结100件,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5975人次,固定检测货运车辆129940辆,流动检查车辆224辆。
2.工作亮点与特色
一是交通建设全省认可。2021年5月12日我区交通建设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苏政办发〔2021〕27号),奖励600万元。2021年7月26日区宁启铁路二期工程建设服务指挥部被评为江苏省交通建设有功集体、主要领导被评为江苏省交通建设功臣(苏交政〔2021〕13号)。
二是交通运输品牌全省推广。“江海叙·又一季”农路品牌全国叫响,依托智慧二期建设交通运输管理中心,正在试运行。全国首家实现精准导航进村组。“城乡一体?智慧全域”城乡公交服务品牌全省认可,创成全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示范县。“交邮合作?恵民兴村”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省肯定,创成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县。2021年10月27日被交通运输部纳入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创建县名单(交运函〔2021〕577号)。
三是超限超载治理全省领先。密切部门联系,达成执法共识,完成全省首例装载企业源头超限新处罚;源头治超成效南通第一,3家汽渡和28家重点源头企业称重监控和南通治超平台的接通率、数据上传率、预警信息处置率等均列南通第一;运用抽查数据与区住建局统计数据对比,解决23家混凝土企业货车出厂不完全称重问题的方法在南通推广;宝钢物流在全省率先创新采用无人值守自助打印货运电子运单的方法得到省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推介。
四是党建引领亮点纷呈。开展“一路向党”交通党建品牌联创,形成9个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子品牌,6月面向全区集中发布并展示。南通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海门分中心党支部“路砺前行”党建品牌获评2020年度全省公路系统十佳党建品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事业融合,开通“星火江海”红色专线,承接28车次各行业的专线研学活动,打造移动的“党组织服务中心”和“党史学习教育课堂”。
五是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组建信息员队伍,完善信息宣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党建工作、农村物流、四好农村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工作被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报等国家级媒体平台报道35次,中国江苏网、荔枝网等省级媒体平台报道65次,南通市级媒体平台报道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