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区委区政府加快构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序时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7项重点工作任务,打造了一批具有交通特色的行业亮点。
一、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
——聚焦党建引领强根基,破解基层治理新密码。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不懈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在交通重大项目和行业新就业群体中创新、实践融合党建项目,深化“党建+”模式,凝心聚力探索发展新路径。一是主题教育分层分类全覆盖,紧扣“全覆盖、无遗漏、见实效”的要求,建立专题领学、辅导助学、现场教学、交流研学、集体联学“五位一体”学习模式,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开展专题培训5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创建“红枢纽”项目党建品牌,组建了交通重点工程党建联合体,探索形成了一套项目党建工作法,相关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江海先锋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个项目党组织、8名项目党员分别获得了市、区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三是在海太长江隧道项目部打造了全区首个集党群活动、学习教育、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党建活动阵地——“江海梦?红枢纽”,推动党旗飘在项目一线、攻坚堡垒筑在项目一线、先锋力量聚在项目一线,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延伸到交通项目建设领域,以实际行动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四是持续深化“行业党委﹢网格化党支部”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按照“立标杆、强引领,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大力开展货车司机党群服务省定“星级阵地”创建工作,在现有8个货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中酝酿创建了一个五星级阵地和一个四星级阵地,推进货车司机党群服务阵地运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目前创建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待省级验收;在行业内积极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向,先后涌现出一批省级、区级优秀党员货车司机、江苏好人、最美网约车司机、最美货车司机等先进典型。
——聚焦外招内引挖潜力,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主动作为,积极与省交通运输厅和南通市交通运输局沟通对接,了解上级有关补助政策和补助标准,争取到2023年建设及养护工程上级奖补盘子资金约1.5亿元,政府专项债8500万元。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充实招商专班,主动靠前,保障招引项目落地。全力做好中铁二十一局类二级公司总部招引跟踪服务工作,基本敲定项目落地海门事宜。结合海太长江隧道北接线涉铁段施工,积极推进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在海设立四级公司。内部引流持续深化,紧抓南通新机场、海太过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战略机遇,引导国企整合现有资源,谋划交通运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荐企业来海发展货运代理服务等交通运输新业态。推进交通项目在海缴税事宜,截至2023.11月底,交通工程上级项目累计缴纳税款8650.57万元。GDP考核指标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聚焦项目建设提质效,拼出交通强区新速度。规划报批方面,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获批相当 A 级航区,东灶新河航道终点调整至东灶港闸纳入《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35)》,取得省政府支持;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可研报告初稿形成,我区线站位方案基本稳定;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用地组卷已报省自规厅,等待批复;东灶新河段施工图已审待批,新江海闸段施工图通过市级审查;228国道海门段(王川线)工可报告通过省级审查;省道222改扩建、356省道快速化完成初步方案研究,同步纳入已批复的“三区三线”划定方案;港西路南延、瑞江路北延、江海路北段等骨干公路已基本稳定公路线位。服务保障方面,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单月完成红线范围内近94%搬迁房屋签约,目前全线民居签约率达99%,项目用地已取得批复;海太长江隧道海门段主线用地组卷上报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建设方面,疏港铁路一期建成,正在开展运营准备工作;洋吕铁路先导段试运营,主线已完工;南通绕城高速完成总工序80%;长江路北延完成总投资70%,其中G40路改桥工程已完成并恢复通车;海门港作业区三港池海螺新材料3个2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年内完工;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海门段港航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的75%,桥梁工程序时推进。
——聚焦主责主业抓履责,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一是序时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研究制定《2023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点》,牵头常态化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健全“一辅三员”基层长效管理组织,深入推行“三通报三提醒”警示教育、亡人事故党政领导到场制、隐患“动态清零”措施。下发10批隐患整治清单,排查整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183处,剩余2处已落实闭环整改措施;完成临江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试点建设及验收,228国道安全精品路已挂网招标,完成东通线交安设施提升工程。至11月底,全区交通亡人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均同比下降约24%。二是持续提高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巩固“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成果,推进城乡公交智慧化管理,优化调整了7条公交线路,完成3个乡镇客运站的综合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路农桥建设项目、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年内完工,全区农村公路等级路率、列养率、优良中等路率均实现100%;持续深化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稳定运营乡镇客运站和公交代运邮快件班线,进一步完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实现230个行政村农村物流村级网点全面覆盖,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顺利完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国家级验收工作。三是稳步提高行业管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开展运输市场秩序整治,探索开展“高地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等创新执法手段,积极开展“天网”、燃油、液化气、旅游包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路运输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保障我区运输市场秩序健康有序。
——聚焦依法治理强服务,擦亮优化营商环境金招牌。一是主动靠前提供“增值式”行政服务,推动“跨省通办”“省内通办”“通城通办”事项落地实施;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高频事项清单29项;对68家轻微违法行为企业(个人)实施免予处罚,共计免罚金额72000元;完成全区231家交通运输经营者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制定“双随机”抽查任务,完成全年15项共计66家企业的抽查任务。二是规范运行行政权力,办理行政许可471件,行政备案58件,实施行政处罚508起,无行政复议被变更或撤销案件,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深入开展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召开专题会议4次,走访企业38家次,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收集问题线索6条,制作工作简报4期,典型案例3起,形成自查问题清单3条并逐一整改销号。三是有序推进道路超限超载专项治理,按照“源头控、路面治、责任查”的链式治超模式,开展重点货物装载源头企业百日整治攻坚行动和流动治超执法专项周活动110次,超限超载运输治理高地联合“天网”行动4次,市际区域治理货车超限超载联合执法专项行动3次,出动交通执法人员5820人次,查处超限车辆690辆,卸驳载4628.976吨,卸驳载38.332米。推动道路货运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环境安全畅通。
此外,我局还在推进队伍建设、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守好安全生产底线、畅通党群干群沟通渠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局机关党支部获评2022年度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先锋队暨党建引领“四个在前”标兵党支部,“一路同心”机关党建品牌被评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党建最佳服务品牌;我局牵头开展的国三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市级要求任务目标;试点实施委托属地村居管理模式,彻底解决了G228青龙河大桥堆积问题;“12345”政府热线、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100%,信访积案化解率100%。截至目前,全系统未发生一起越级赴省到京信访案例,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局虽基本完成了年初排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但对应形势发展要求,对照“交通强区”建设目标和群众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对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交通先行作用发挥尚不明显;二是对标“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我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供给还处于起步阶段,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未完全建立,运输结构仍未完善;三是对标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内在动力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叠加人员结构老化、断层严重等问题,导致干部履职能力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