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和推进运输服务发展,努力在加快构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和致力打造“一示范四城市”的生动实践中贡献交通力量。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年初计划,交通运输工作上半年取得成效有:一是交通党建开辟新途径。在海太长江隧道项目部打造全区首个项目党建阵地。创新“1体2线3联4共5进”项目党建工作法。二是外招内引注入新活力。争取省厅农路专项资金1300万元,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在海缴税5585万元。GDP考核3项指标全市前列。三是重大交通项目取得新突破。海门南站列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可研报告,海太长江隧道110KV变电站取得省政府用地批复。四是运输服务增添新效能。推进桥下空间委托属地村居管理新模式,获得省级认可。深化“路长制”管理新模式,累计处理农村公路养护难题250余处。上半年重点落实的工作主要有以下3方面:
(一)重大交通项目迈上新台阶
复合型对外通道有序落地。北沿江高铁项目用地组卷材料2月上报省自然资源厅,进度全省领先,全线拆迁签约率达98.8%。海太长江隧道主线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南通新机场保障工作已全面铺开。高质量公路网布局基本成型。绕城高速公路完成总投资80%。G40常乐互通工程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工可报告通过省级审查。228国道海门段(王川线)工可报告通过省级审查。长江路北延已完成总投资60%,其中支线(高速公路导改工程)已建成通车。江海河水运体系加快推进。疏港铁路一期已建成;洋吕铁路先导段已建成。通吕运河航道整治航道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73%,东方红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完成、新余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完成70%,通光大桥、天西大桥大临开工。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东灶新河段施工图设计通过市级审查,我区同步启动用地组卷工作;新江海河船闸段初步设计已取得省发改委初步设计批复,土地报批同步展开。
(二)两个示范创建开启新篇章
序时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路农桥工程项目全面推进,中小修项目全面开工。“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成果不断巩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条,开行海门卫校定制公交,投运东海路公交停车场。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持续深化,2个持续稳定运营,新开通村级点位12个,新辟公交带货线路2条。积极推进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区创建。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成东通线交安设施精准提升工程,排查形成4批次隐患整治清单463项并下发,目前已完成整治462处。探索研究综合治理试点建设,结合省委巡察整改工作,研究制定《海门区临江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努力打造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区。
(三)行业治理水平取得新提升
4月17日,南通市2023年重点货物装载源头综合治理推进会在海召开,全面推广海门源头治超做法。有力监管行业秩序,依托“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执法22次,派发工单151件;完成危货运输车辆异地抄告5份。完成超限超载处罚237起,查处超限车辆239辆;立案查处道路运输违法案件58起。注重强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牵头全区国三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截至6月9日,已完成报废注销182辆,提前完成第二季度任务目标。其他行业监管工作持续稳定推进。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18条,扎实开展省委巡视整改工作。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目标是:疏港铁路、洋吕铁路(东灶港站)通车运营;通吕运河、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牵头高质量、示范性完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综合治理推进年工作任务;行业管理精准高效,预见性和指导性占主导;党建引领作用更加鲜明,影响带动效果更显著。
重点开展7方面工作:
(一)锚定重大项目,构建内畅外联综合立体网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合力攻坚项目推进堵点难点,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前期报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轨道工程快建设。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力争年底全部完成房屋及地面附属物搬迁工作。疏港铁路一期年内通车运营。洋吕铁路全线计划10月建成,年内通车运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推进可研批复前置要件办理,适时启动海门西站、海门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项目,提前谋划配套工程。
公路工程强推进。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完成北接线用地组卷上报工作,重点推动110KV专用变电站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基本完成基建。通常高速通州至海门段工可、初步设计年内取得批复。锡通高速海门段力争主体工程完工。长江路北延力争完成主线U型槽主体施工。
(二)突出规划运用,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
加强“十四五”交通运输服务发展专题研究的结果运用,加快转变运输结构单一的现状。
港航工程提效率。外海航运体系不断优化,海门港作业区三港池海螺新材料3个2万吨级码头工程预计年内完工。招商局重工2#坞完成竣工验收。内河航道整治有序推进,通吕运河航道整治项目航道护岸和疏浚工程年底完工,桥梁工程中,东方红大桥、新余大桥主体结构完工,通光大桥完成老桥拆除和开展下部结构施工,天西大桥开展下部结构施工。疏港航道新江海河船闸段、东灶新河段9月完成用地组卷上报工作。
现代物流新格局。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出台《南通市海门区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3-2025年)》。调研规上企业运输需求,引导海晟集团开展多式联运,力争培育多式联运企业、航海大件运输规上企业、道路货物运输规上企业各1家,探索多式联运线路1条。
(三)强化统筹协调,持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
牵头做好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迎检工作,对照任务分解表查漏补缺,确保创建圆满完成。
进一步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全面提升路况水平,确保在第一次全省养护考核中保持第一梯队。全力推进路长制,探索“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10月底前完成“四好农村路”宣传片制作,完成年度农路农桥建设任务,确保“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顺利通过复核。
进一步夯实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成果,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条,适时开通定制公交班线,常乐客运站完成交接并投运。
进一步深化农村物流品牌内涵,持续推进交邮融合,做好“两个稳定运营”,村级站点全面实际运营。
(四)正视行业短板,全面落实整改巡视反馈问题
牵头做好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区创建,重点围绕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做好牵头带总作用,深化“综合施策,统筹治理”攻坚模式,确保反馈问题及时整改完成,9月底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综合试点建设,完成临江镇综合治理试点建设,通过试点总结形成推广经验,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长治久安新路径。
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开展228国道安全精品路创建,推动各区镇完成乡村道和村内其他道路各1条示范路创建工作。
(五)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挖掘外招内引新潜力
内部引流持续深化,紧抓南通新机场、海太过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战略机遇,引导国企整合现有资源,谋划交通运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牵头招引企业来海发展货运代理服务等交通运输新业态。争取洋吕铁路、天西大桥项目税收留海。争取GDP考核指标列全市前列。
(六)加强综合治理,创新推动行业监管新发展
以“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以行业管理、行业应用、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功能定位。
创新场景应用。创新电子巡查方式,增设巡查典型场景,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科技化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增效。坚持“打卡”“派单”“月报”三制度,对每周巡查任务提要求,提升管理中心运行质效。
扩大影响效果。逐步推进系统内各岗位人员观念转变,从“要求进管理中心”到“主动进管理中心”。
(七)发展行业党建,不断扩大交通党建辐射力
强基础层堡垒,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推进主题学习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党委作用,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抓引领强示范,依托海太项目党建阵地,推广应用“12345”交通重点工程党建联合体工作法,打响“红枢纽”党建品牌,力争在全市行业中树立海门品牌、在全区部门中创出交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