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规划
来源: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3-09-13 11:59 累计次数: 字体:[ ]

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目标是:疏港铁路、洋吕铁路(东灶港站)通车运营;通吕运河、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牵头高质量、示范性完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综合治理推进年工作任务;行业管理精准高效,预见性和指导性占主导;党建引领作用更加鲜明,影响带动效果更显著。

重点开展7方面工作:

(一)锚定重大项目,构建内畅外联综合立体网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合力攻坚项目推进堵点难点,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前期报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轨道工程快建设。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力争年底全部完成房屋及地面附属物搬迁工作。疏港铁路一期年内通车运营。洋吕铁路全线计划10月建成,年内通车运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推进可研批复前置要件办理,适时启动海门西站、海门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项目,提前谋划配套工程。

公路工程强推进。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完成北接线用地组卷上报工作,重点推动110KV专用变电站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基本完成基建。通常高速通州至海门段工可、初步设计年内取得批复。锡通高速海门段力争主体工程完工。长江路北延力争完成主线U型槽主体施工。

(二)突出规划运用,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

加强“十四五”交通运输服务发展专题研究的结果运用,加快转变运输结构单一的现状。

港航工程提效率。外海航运体系不断优化,海门港作业区三港池海螺新材料3个2万吨级码头工程预计年内完工。招商局重工2#坞完成竣工验收。内河航道整治有序推进,通吕运河航道整治项目航道护岸和疏浚工程年底完工,桥梁工程中,东方红大桥、新余大桥主体结构完工,通光大桥完成老桥拆除和开展下部结构施工,天西大桥开展下部结构施工。疏港航道新江海河船闸段、东灶新河段9月完成用地组卷上报工作。

现代物流新格局。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出台《南通市海门区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3-2025年)》。调研规上企业运输需求,引导海晟集团开展多式联运,力争培育多式联运企业、航海大件运输规上企业、道路货物运输规上企业各1家,探索多式联运线路1条。

(三)强化统筹协调,持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

牵头做好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迎检工作,对照任务分解表查漏补缺,确保创建圆满完成。

进一步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全面提升路况水平,确保在第一次全省养护考核中保持第一梯队。全力推进路长制,探索“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10月底前完成“四好农村路”宣传片制作,完成年度农路农桥建设任务,确保“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顺利通过复核。

进一步夯实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成果,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条,适时开通定制公交班线,常乐客运站完成交接并投运。

进一步深化农村物流品牌内涵,持续推进交邮融合,做好“两个稳定运营”,村级站点全面实际运营。

(四)正视行业短板,全面落实整改巡视反馈问题

牵头做好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区创建,重点围绕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做好牵头带总作用,深化“综合施策,统筹治理”攻坚模式,确保反馈问题及时整改完成,9月底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综合试点建设,完成临江镇综合治理试点建设,通过试点总结形成推广经验,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长治久安新路径。

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开展228国道安全精品路创建,推动各区镇完成乡村道和村内其他道路各1条示范路创建工作。

(五)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挖掘外招内引新潜力

内部引流持续深化,紧抓南通新机场、海太过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战略机遇,引导国企整合现有资源,谋划交通运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牵头招引企业来海发展货运代理服务等交通运输新业态。争取洋吕铁路、天西大桥项目税收留海。争取GDP考核指标列全市前列。

(六)加强综合治理,创新推动行业监管新发展

以“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以行业管理、行业应用、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功能定位。

创新场景应用。创新电子巡查方式,增设巡查典型场景,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科技化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增效。坚持“打卡”“派单”“月报”三制度,对每周巡查任务提要求,提升管理中心运行质效。

扩大影响效果。逐步推进系统内各岗位人员观念转变,从“要求进管理中心”到“主动进管理中心”。

(七)发展行业党建,不断扩大交通党建辐射力

强基础层堡垒,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推进主题学习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党委作用,凝聚行业发展合力。

抓引领强示范,依托海太项目党建阵地,推广应用“12345”交通重点工程党建联合体工作法,打响“红枢纽”党建品牌,力争在全市行业中树立海门品牌、在全区部门中创出交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