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区城管局将立足“政治机关”“纪律部队”“法治尖兵”职能定位,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和“比学习、强化竞争力;比实干、强化执行力;比作风、强化凝聚力”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当好城市“大管家”和群众“服务员”,奋力开启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年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精管善治”江苏城管工作新理念,紧扣推进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以“全省有影响、争先有进位、履职有担当、工作有实效,群众有口碑”为目标,以“执法规范化建设年”“营商环境提升年”“能力作风提升年”为抓手,全面实施“铸魂提能、品质提标、治理提升、智慧提效、机制提优”五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精心打造“人民管家”城市新名片,为海门勇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领跑者彰显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以实施铸魂提能行动展现队伍作风新面貌
全力打造党建品牌。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政治统领、示范带领,突出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作用、引领作用,打造党建“硬”品牌,以“‘城’心向党·‘行’在东洲”行动为契机,开辟“党建园地”,打响党建知名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党建工作,以品牌促工作开展,以品牌促队伍建设,以品牌促为民服务,深耕细耘精作“一科室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放大“‘城’心向党·‘行’在东洲”融合党建服务品牌效应,力争再形成一批融合党建特色亮点,确保以党建品牌引领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服务保障大局。聚力“营商环境提升年”,围绕法治环境提升、审批流程简化,打好刚柔并济“组合拳”。落实城管领域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处机制,实行企业失信经济影响评估及告知制度,减少执行给企业经营和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大对执法工作、审批工作的行政指导,进一步缩短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以公平公正、善意文明的执法环境助力全区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海门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为民办好实事。不断“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点,推动城市管理领域的民生实事工程。倡导绿色出行,稳步推进共享电助动自行车项目,不断完善市民绿色出行的体系建设。围绕市民集中反映的停车问题,制定出台《海门区城区停车建设管理整治两年提升行动方案》《海门区停车泊位规范化施划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停车泊位增设,科学布局重点区域公共停车设施。
二、聚焦“补短板、强功能、保民生”,以实施品质提标行动彰显惠民利民新作为
环境综合整治塑颜值。制定出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常态化围绕主要道路两侧各类箱体、建筑立面、背街小巷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既突出点上问题解决,又注重片区化、系统化整治,坚持点、线、面结合,做到整一片、成一片、靓一片。着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解决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市容秩序管理塑面貌。强化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加大履约行为处罚力度。坚持疏堵结合、整体推进,加大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引导流动摊点到指定区域规范经营、有序经营、守法经营。以城区户外广告“十四五”规划为行动依据,全面摸排城区的户外广告设施,力争拆除一批违规、有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整改一批影响城市面貌的户外广告设施,新建一批安全、美观、时尚的户外广告设施,亮出城市最美天际线。
垃圾分类处置塑新风。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省级达标小区,新建省级达标小区,打造市级示范分类小区,重点开展小区“三定一督”四分类工作。年内建成海门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链条体系,加快推进城西环卫站项目,设立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加大环卫市场化改革力度,快速推进城区环卫一体化运作机制,形成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环卫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环卫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新体系。
三、聚焦“洁净、文明、美丽”,以实施治理提升行动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深化违法建设治理攻坚。充分运用“技防+人防”工作模式,织密织牢防违控违网,严控新增违法建设。以隐患问题三年整治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列出月度整治清单,开展集中整治,坚决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违建治理“红色管家”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无违建小区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依据《南通市市区违法建设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完善违建领域失信行为联动约束机制,以更扎实的举措提升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成效。
深化城区扬尘治理攻坚。充分发挥区“654”专项办牵头协调职能,通过采取“四不两直”、夜间突击检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始终以高压态势确保城区扬尘管控全覆盖。加强智慧管控,依托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扬尘一张图”监管平台,开展“互联网+扬尘治理”非接触式执法,提升扬尘治理智能化水平。
深化餐饮油烟治理攻坚。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实现一线执法和系统平台建设联动协同机制,加强对第三方维保的日常监管,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提升监测数据准确度。严格落实餐饮场所红、黄、绿牌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网络巡查、异常数据汇总,实行问题处理“一月两报”工作机制。强化新增餐饮场所的现场勘察把关,从增量源头上严控新污染源产生,全面净化城市生活空间。
四、聚焦“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以实施智慧提效行动赋能城市善治新突破
构建智慧城管平台新架构。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为目标,升级提质“1+4”智慧城管平台(“1”指:智慧城管核心监管平台;“4”指:一体打造智慧市容环卫、智慧停车管理、智慧渣土监管、智慧油烟治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综合性管理、分析、决策、服务的智慧市容环卫系统。实现与“智泊南通”平台的通停通付,积极探索停车资源共享服务,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智慧停车管理模式。以科技化手段着力解决市容环卫、停车管理等难事实事,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打造综合执法平台新体系。依托“南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逐步构建完成操作信息化、责任明晰化、监督严密化、分析可量化的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化体系,实现后台预警、智能检索、案件比对等功能,加强对执法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助推执法办案规范、案件量质同升,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健全网格指挥联动新模式。依托区域治理指挥中心,持续提升“城管一张图”数据汇聚和资源共享效能,建成“扬尘治理”、“违建治理”两项创新应用,为智慧城管平台赋能。深化智慧城管平台与“12345”政府热线新生违建联动协同机制,强化智慧城管系统案件数据分析,定期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全面压减投诉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智慧城管建设“海门样板”。
五、聚焦“共建、共治、共享”,以实施机制提优行动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各镇(街)综合执法局人员力量配备,区城管局完成编制内城管执法人员下沉工作。加强城管执法力量下沉规范化管理,按照执法人员“区属镇管镇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区镇(街)联动”无缝衔接的监督指导工作机制,加强与镇(街)联动,强化对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考核指导。联合镇(街)充分发挥财政预算对行政执法经费的保障作用,足额保障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运行等工作经费,加大办公场所、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执法手持终端等执法装备资金投入力度,配齐执法装备,提升建设标准。
深化依法行政制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针对执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路面执法人员见勤率和管事率,强化柔性执法,促进办案质效提升。扎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实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清除行政执法领域风险隐患,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海门。
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城市管理,做到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做到“城市管理工作好不好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充分利用群众来信来访、12345平台、开门评议等公众参与平台,积极引导人人争当城市“啄木鸟”,凝聚形成城市共治的强大合力。加强广泛宣传。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媒体,选树城管工作亮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城管故事,树立在全省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一流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吸纳民意、汇聚民力、凝聚民心,为全面推进城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