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优势 深化产业融合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
来源: 常乐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05-13 14:36 累计次数: 字体:[ ]

去年以来,我们常乐镇认真贯彻落实海门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周密部署,精准发力,紧张快干,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今年,我镇将围绕打造海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新定位,对标先进,直面短板,拼搏实干,奋力谱写常乐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一、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振兴三大示范先行区

把张謇故里小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为全市乡村振兴作示范、立标杆。重点突出“三个打造”:一是打造特色小镇旅游示范先行区。目前,张謇故里小镇项目开工的各项前期工作均已落实到位,核心区一期3月底开工奠基,今年底实现主体工程竣工,明年初投入运营。同时,通过启动实施二期、三期工程,努力把张謇故里小镇建成长三角标杆式名人故里文化旅游胜地。二是打造中南美丽乡村示范先行区。出台《推进中南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中南村南入口商业区建设,加快中南书苑、农民集聚区、农民公园、现代农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之成为展示常乐乡村振兴成果的示范窗口。三是打造颐生特色田园示范先行区。按照景区化要求,从筑路理水、整院改杂、完善配套、营造空间四个方面入手,加速提升村容村貌。同时,高标准建设村民服务中心、休闲廊亭、老人服务中心、景观界面、民居外观,进一步改善村庄整体公共环境,为村民群众提供自发的交往活动空间,真正成为见形见效、颇具魅力的特色田园示范区。

二、促进产业融合,探索“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完善管理运营机制,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与各项产业的互通互融,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突出“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优势产业形成规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加快海创振复农场三期、中南示范农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观光农业、智慧农业。新增示范家庭农场6个、农业龙头企业2家。提升文旅品牌效应。探索“农文旅商”相结合的立体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依托张謇纪念馆、张謇家诫园、颐生文博园、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九龙岛文化湿地等特色景观,在更大范围内打响名人游、红木游、生态游、农业休闲游等文化旅游品牌。

提升文旅融合品质。将常乐乡村旅游景点串线成珠,调整完善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形成“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常乐模式”。


三、坚持民生导向,建设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圈

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坚持民生为本,努力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重点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富民强村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下乡兴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 50万元。二是强化社会保障积极办好为民实事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统筹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让更多群体共享小康建设成果。三是强化社会治理。推行村(居)民小组“微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作用,实现政府治理、政治协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下一步,我镇将学习借鉴苏州“三大法宝”,以打造示范先行区为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幸福指数为重点,高质量推进“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好、百姓富”,奋力写好乡村振兴的“常乐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