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减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现实的“国之大者”,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救援”框架,持续加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1—6月全区工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因灾亡人事故;安全生产季度考核位居南通前列;被评为省级安全发展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地区,是南通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单位,江苏仅三家,南通唯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第一批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并运维国内综合体验最多、最完整的VR智能安全体验馆,开馆日当天省厅领导、市局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将开馆活动作为南通市防灾减灾日主场活动。现就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凝心聚力,部署安排落地落实
(一)岗位职责再落实。草拟《区委常委会成员、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3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健全完善区委领导包板块、政府领导包条线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关注新兴领域监管,按照业务相近原则,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将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定常态化监管,有效防控各类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及时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印发《2023年区应急管理局重点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
(二)工作部署再细化。对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重要时期安全防范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从思想站位、重点领域防控、严格执法、拧紧责任链条等方面进行再督促再强调。我局每月召开办公会议,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部署下月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机制措施再健全。以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和综合督导为主线,持续关注城镇燃气、九小场所、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工作质态,突出对电动自行车等新兴行业、城镇燃气等交叉领域监管存在问题,开展专项巡查和综合督导。截至目前,区级层面赴区镇、部门、国企开展督导共27次,发现并移交问题隐患157条,目前剩余2处问题正有序整改中。成立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应急值班值守等开展作风效能督查,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内部管理,振奋精神。
二、笃行不怠,安全生产底线有效夯实
(一)合力攻坚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开展本质安全“提升年”行动。紧盯全区“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四项举措16项重点工作目标攻坚任务,将推进落实“四化”重点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安全责任落到最小单元,以清单形式逐项细化分解。截至目前,16项攻坚任务已经完成7项,其余9项正有序推进中。二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落实年”专项行动。督促企业对照安全标准规范要求排查治理问题隐患,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化,建立安全管理内生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优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育企业安全管理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全面转向技术管理。截至目前,在南通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内完成诚信申报企业2069家,其中重点行业粉尘企业62家,金属熔融企业71家,涉氨制冷企业11家。三是持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对12家拟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进行了业务辅导和培训,已完成了140家企业的三级标准化评审和公示,对一二级标准化企业开展了3次安全服务检查。四是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督促企业按照《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规范开展安全风险的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截至目前,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内完成风险报告4330家,完成率达100%,存在较大以上风险3580家,占82.53%。五是开展中小型工业企业安全现场管理整治提升行动。印发指导手册和海报等宣传材料5500份,系统内3203家完成企业自查,自查率100%,抽查企业202家,发现事故隐患245条,已全部整改到位。六是进一步加强燃气使用安全保障和宣传工作。深刻汲取宁夏银川燃气爆炸等事故教训,端午节期间,依次组织召开全省安全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海门续会、全区城镇燃气安全工作部署推进会、全区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燃气安全宣传工作的通知》(海安委办〔2023〕39号),切实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最严监管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我区对江心沙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治理排查,实现小区车库瓶装液化气“动态清零”。该做法被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于7月1日刊登。
(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危险化学品领域:一是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制定《烟花爆竹旺季经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联合公安、市监及属地政府的执法人员,在全区所有区镇重点打击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期间收缴各类非法经营的烟花爆竹200余件,打击异地经营等案件3起,无证经营2起。二是开展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印发《海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危险化学品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对5家危化品生产、经营(有储存设施)企业全面开展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发现一般问题隐患12处,并于5月中旬全部完成整改闭环。工贸领域:一是开展冷库安全排查整治。二是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专项整治。三是开展粉尘涉爆企业安全专项整治。
(三)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效能显著提升。一方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研究印发《南通市海门区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严格对照《江苏省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从组织建设、执法保障、业务建设、人才建设、机制建设和廉政监督等6个方面,结合海门实际,进一步统筹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力量,完善执法体系,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保障,着力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组建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并根据行业分布、企业规模类型、安全生产现状等实际,统筹编制资源,分辖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星、包场、临江设置了4个派驻点,抽调执法业务骨干下沉至派驻点,与各区镇(街道)现有安全生产执法力量融合,通力协作,共同开展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执法力量。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执法“三会一单”工作模式。在开展行政执法的同时,指导、帮助企业未雨绸缪,排查、管控风险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然。执法前召开执法告知会。提前告知企业执法检查程序、检查内容、处罚依据,指导企业对照《重点执法事项清单自查自纠表》,开展自我排查整改,对企业通过自查自纠发现并已采取措施整改的问题和违法行为,可不进行处罚。年初以来,共召开2场集中告知会,向142家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署工作任务、讲解工作程序和重点执法事项,并发放了《重点执法事项清单自查自纠表》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执法中召开现场启动会。介绍执法检查的目的、执法检查人员组成、执法检查内容,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共商解决方案,让执法检查更接地气,更有成效。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现场启动会88次,企业参加人数264人,企业自查自纠隐患数176处。执法后适时开展警示教育。通报已执法情况、典型案例、共性问题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以点带面,提高企业举一反三、自我排查整改隐患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共编制了8个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并通过“海门应急管理”公众号进行了通报,用更现实、生动的方式,督促相关单位企业举一反三,及时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同类问题隐患,起到“执法一家、规范一家,教育一片、带动一片”的效果。制定执法事项清单。确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液氨制冷等行业领域重点执法事项清单。围绕清单制定检查方案,对同一企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制定综合执法检查事项清单,表中详细列举了相关企业涉及的重点执法事项及对应的标准规范。既让执法人员明确“要查什么”“怎么查”,又让企业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确保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防止一般化、简单化、“大呼隆”等粗放式检查扰乱企业生产经营,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执法检查实效优化营商环境、实行精准执法,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四)安全生产宣传培训见行见效。一是改版“海门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改版后的微信公众号有五大功能:转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解读,发布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宣扬应急管理优秀人物,普及应急科普知识,曝光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开辟了“开工第一课”、节假日工作专刊、“冬训进行时”“执法+服务”工作专刊、加强两会期间安保工作专刊、防灾减灾、以案释法、追忆周虎事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在行动、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等专栏,共发布信息490余条,打造了“海门应急管理”特色安全文化品牌,促进安全生产知识“线上”落实到末端。二是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选取11家企业、12个村、8个社区、8所学校、10个家庭作为海门区级典型进行建设培养,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理想城社区作为南通市级典型进行建设培养。为验收安全宣传“五进”典型培养建设情况,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筹划拍摄了安全宣传“五进”典型专题,并在海门新闻中进行报道。三是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除了完成好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宣传贯彻等活动,还组织开展了“记者走基层”“主播说安全”、安全普法讲座进企业、安全教育互动体验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模式,切实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四是建设高科技安全体验馆。5月12日,海门区VR智能安全体验馆正式开馆,该馆是当前国内综合体验最多、最完整的场馆之一。截止目前,体验馆已组织专题活动10余场,累计接待参观体验102批次4000余人,有效提升了一线从业者安全理论知识及意识。五是严格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砺兵强盾”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新录用公务员“立德明志”主题活动等,通过业务培训、领办项目、知识竞赛等,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通过推进安全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实操考核设施设备保障能力,截至目前,累计组织“三项岗位人员”考试28场8120人次。
三、真抓实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积极推动“十四五”规划建设。为深入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根据省市要求,实施《南通市海门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南通市海门区“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南通市海门区 “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规划”总体进展情况、“规划”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并形成中期评估报告。
(二)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时统计更新我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装备队伍信息,召开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培训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队伍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应急能力。组织参加南通应急救援队伍技能竞赛,在相互切磋中全面展示我区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以赛促学、以练促干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持续优化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区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整合应用20多个业务系统,大力推进数据治理、数据资源池、数据可视化等模块建设,接入全区321家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及重点危化企业区域监控视频、采集1756家企业信息,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录入应急专家105名、区镇村应急预案546个、应急避难场所13处、应急物资6080件、应急装备2168件,构建了指挥救援、企业监管、数据共享“三位一体”的应急管理新体系,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立体式监管。同时,推进建立上连省、市指挥中心,下达全区8个镇(街道)的视频会商终端,有效保证了指挥调度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扁平高效。
四、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挑战
(一)基层监管力量尚显不足。随着多行业、新行业、新业态企业的不断涌入,我区安全生产监管面临了更大的压力和考验,从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组织架构、监管能力和水平来看,尚跟不上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部分小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经过多年的宣传、培训、指导和监管执法,大部分企业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部分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文化水平偏低,安全培训教育效果不明显,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稳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行动。围绕省20条,市、区23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内容,以“企业自查、部门检查、政府督查”“三个层面、三个方式”和“四个突出”为重点和主线,落实好动员部署、自查自改和集中治理、排查整治“回头看”、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排查治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二)巩固提升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在扎实开展全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环节,围绕自建房、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等重点领域,紧盯全区“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四项举措,有力有序、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等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八个一”“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等各项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一轮“全覆盖”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拓展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成果。
(三)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巡查督导考核。充分发挥安委办强化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作为核心关键,以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和综合督导为抓手,将各项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双百分”考核中。牵头成立专项督查组,加强对燃气领域、电动自行车领域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开展一线重点抽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序有力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导工作,实现11个区镇、22个重点部门安全生产巡查督导每季度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好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努力打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拓展“五进”覆盖面。深入开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学用宣贯,组织开展“学条例、悟条例、用条例”普法微课比赛,组织《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专题培训班。持续开展“短精特”业务能力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提高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
(五)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企业按照预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使部门明确职责,企业落实责任,员工提高应急技能,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为做好我区应急演练工作,在国家应急演练评比中展示我区应急演练成果,积极开展统筹协调工作。推动防汛责任再压实,开展风险隐患再排查,确保安全度汛。加强灾害信息员培训和管理,准确解读灾情报送的灾情指标,提升报灾业务水平;完善灾害信息员考核工作,切实提高基层灾情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六)全力开展全国县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工作。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充分利用普查获取的各类灾害隐患数据,建立分类分级灾害隐患台账,提升风险感知和早期识别能力;同时,挖掘普查数据成果在重要发展规划、重点行业领域监管、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发挥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应用案例和海门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应用。